苏轼《晁君成诗集叙》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晁君成诗集叙
苏轼
“达贤者有后,张汤是也。”张汤宜无后者也。“无其实而窃其名者无后,扬雄是也。”扬雄宜有后者也。达贤者有后,吾是以知蔽贤者之无后也。无其实而窃其名者无后,吾是以知有其实而辞其名者之有后也。贤者,民之所以生也,而蔽之,是绝民也。名者,古今之达尊也,重于富贵,而窃之,是欺天也。绝民欺天,其无后不亦宜乎!故曰达贤者与.有其实而辞其名者皆有后。吾常诵之.云尔。
乃者官于.杭,杭之新城令晁君君成讳端友者,君子人也。吾与.之游.三年,知其为君子,而不知其能文与诗,而君亦未尝有一语及此者。其后君既殁于京师,其子补之出君之诗三百六十篇。读之而惊曰:嗟夫,诗之指虽微,然其美恶高下,犹有可以言传而指见者至于人之贤不肖,其深远茫昧难知,盖甚于诗。今吾尚不能知君之能诗,则其所谓知君为君子者,果能尽知之乎。君以.进士得官,所至民安乐之,惟恐其去。然未尝以一言求于人。凡从仕二十有三年,而后改官以没。由此观之,非独吾不知,举世莫之.知也。
君之诗清厚静深,如其为人,而每篇辄出新意奇语,宜为人所共爱,其势非君深自覆匿,人必知之。而其子补之,于文无所不能,博辩俊伟,绝.人远甚,将必显于世。吾是以益知有其实而辞其名者之必有后也。昔李郃为汉中候吏,和帝遣二使者微服..入蜀,馆于郃。郃以星知之。后三年,使者为汉中守,而郃犹为候吏,人莫知之者,其博学隐德之报.,在其子固。《诗》曰:“岂弟君子,神所劳矣。”
   (选自《苏轼文集》,有改动)
【注】①岂弟(kǎi tì):即“恺悌”,和乐平。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吾与之游三年               游:交往
B.博辩俊伟,绝人远甚         绝:超过
C.和帝遣二使者微服入蜀       微服:改变常服以避人耳目
D.其博学隐德之报,在其子固   报:回复
7.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达贤者与有其实而辞其名者皆有后          吾与之游三年
B.乃者官于杭                              绝人远甚,将必显于世
C.君以进士得官                            郃以星知之
D.吾常诵之云尔                            举世莫知之也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贤者,民之所以生也,而蔽之,是绝民也。(3分)
(2)诗之指虽微,然其美恶高下,犹有可以言传而指见者。(3分)
(3)至于人之贤不肖,其深远茫昧难知,盖甚于诗。(3分)
9.作者认为晁君成“有其实而辞其名”,请依据文章简要概括其理由。(4分)

参考答案
6.D(回报)
7.A(前者是连词,后者是介词)
8.(1)贤人是百姓依靠他来生存的人,(蔽贤者)却蒙蔽他,这是断绝百姓的生路啊。(评分建议:“所以”,“绝民”,判断句,各1分。)
(2)诗歌的旨意虽然隐晦,但它美妙高明之处,还是有可以用语言表达、指明的。(评分建议:每句各1分。)
(3)至于一个人是贤能还是不才,他的(思想)是深刻还是愚昧,难以知晓,(这)大概比(理解)(他的)诗歌更困难啊。(评分建议:每句各1分。)
9.①有其实:晁君成的诗歌清厚静深,语言清新。
②辞其名:晁君成隐藏自己的才能。
(评分建议:每点各2分。)

【附参考译文】
通达贤德的人一定会有有作为的后代,张汤就是这样的人。张汤本来是应该没有后代的。没有真才实学而窃取虚名的人不会有有作为的后代,扬雄就是这样的人。扬雄本来是应该有杰出后代的。通达贤德的人有杰出的后代,我因此知道壅蔽贤者的人就不应该有杰出的后代。没有真才实学而窃取虚名的人不该有杰出的后代,我因此知道有真才实学而不享其名的人会有杰出的后代。贤德的人,是民众赖以生存的人,而壅蔽扼止贤能的人,就是要堵绝百姓的生路。有名望的人,是古往今来通达世情而受人尊敬的人,有人看重名望所带来的富贵,于是窃取了这个名声,这是欺骗上天。堵绝百姓的生路,欺蒙上天的神明,因此他不会有贤明的后代,这难道不应该吗!所以说:贤达的人和有真才实学而不享其名的人都会有杰出的后代。我常常这样说。
过去我曾经任职于杭州,杭州新城县令晁君字君成名叫端友,是一个君子。我和他交往了三年,只知道他行事很正派,却不知道他能写文章和诗,而他也从没有提到一句写诗作文的事。后来晁君在京师去世,他的儿子晁补之拿出他的三百六十篇诗给我看。我读后深感惊讶,感慨地说:“啊呀,诗歌虽然不是高谈大论,然而它的美好丑恶、高明低劣,还是能够指明说清的。至于一个人究竟是贤能还是平庸,他的器量宏远还是愚昧,恐怕比了解诗的优劣高下更难。至今我还不知道他能作诗,那么我一向以为他是君子,又怎能真正了解他的一切呢?晁君以进士的身份得到官职,所到之处,百姓都能安居乐业,因此生怕他离任而去。但他从来没有求别人做过任何一件事。他做官前后二十三年,刚刚给他加官,就去世了。以此看来,不仅仅是我不了解他,所有的人都不了解他。
他的诗作清淡温厚而又深远,就像他的为人一样,而每篇都能写出新的意境,造出奇美的词句,定会得到大家的喜爱。如果不是他自己深藏不露,人们一定会发现并欣赏它们。他的儿子晁补之,对于各种文体无所不能,学识渊博,文思辩捷,人物英俊,气度宏伟,超过一般人很远,他一定会显名于世。我因此知道那些有真才实学而不享其名的人一定会有杰出的后代。当年李郃做汉中郡迎送宾客的小吏,汉和帝派遣了两个使者改换民服到蜀中去,途中就在李郃的馆舍中住下。李郃通过观察星相知道了他们的身份。过了三年,当时来的使者担任了汉中郡太守,而李郃依旧是迎送宾客的小吏,没有人了解他的真才实学。他学问渊博德行隐蔽的回报,应在他儿子李固身上。《诗经》说:“平易的君子,是天神的赐与。”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82121.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小学生秋天古诗

    小学生秋天古诗   关于秋天的诗作有许多。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小学生秋天古诗。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小学生秋天古诗   1、《子夜秋歌》   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

    古诗文 2022年12月27日
    29
  • 当阳城下文言文的练习以及答案

    当阳城下文言文的练习以及答案   南城独当阳,城下多栽桃花。花得阳气及水色,太是秾华。居民以细榆软柳编篱缉墙,花间菜畦,绾结相错如绣。   余以花朝后一日,呼陈山人父子,暖酒提小榼…

    古诗文 2022年11月28日
    34
  • 渔歌子·荻花秋

    朝代:五代 作者:李珣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荻花秋,潇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画。碧烟中,明月下,小艇垂纶初罢。水为乡,篷作舍,鱼羹稻饭常餐也。酒盈杯,书满架,名利不将心挂。

    古诗文 2020年3月17日
    503
  • 陆游――朝中措・代谭德称作

      朝中措·代谭德称作   宋代:陆游   怕歌愁舞懒逢迎。妆晚托春酲。总是向人深处,当时枉道无情。   关心近日,啼红密诉,剪绿深盟。杏馆花阴恨浅,画堂银烛嫌明。 …

    古诗文 2022年10月7日
    54
  • 《为人大须学问》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为人大须学问意思是做人应该学习与求问。 为人大须学问 唐太宗谓房玄龄曰:“为人大须学问。朕向为群凶未定,东西征讨,躬亲戎事,不暇读书。比来四海安静,身处殿堂,不能自执书…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160
  • 《南园饮罢留宿,诘朝呈鲜于子骏、范尧夫彝叟兄弟》

    司马光 园僻青春深, 衣寒积雨阕。 中宵酒力散, 卧对满窗月。 旁观万象寂, 远听群动绝。 只疑玉壶冰, 未应比明洁。 鲜于子骏,名侁;范尧夫,名纯仁,乃范仲淹次子;尧夫弟彝叟,名…

    古诗文 2022年9月11日
    59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