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之侨献琴》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工之侨献琴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①,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同款)焉②。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而不早图之,其与亡矣!"遂去,入于宕冥之山,不知其所终。

(《郁离子》) 注解:①太常:官名,掌管祭祀。祭祀需使用乐器。②窾:同"款",款式。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工之侨得良桐焉( )
作断纹焉( )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
夫子之言,于我心有戚戚焉( )

②工之侨以归( )
抱以适市( )
赐之以百金( )
不以物喜( )

(2)制作精良的琴为什么被退回?
(3)同是一把琴,从"还之"到"献诸朝",成为"希世之宝",说明了什么?
(4)最后一句感叹,揭示了文章的主题是什么?

参考答案
(1)①语气词,不译;于之;怎么;的样子(2)把;而;用;因为
(2)被认为是"弗古";国工鉴赏琴并不看重它的质量好坏,也不懂它的音色是否美妙,而只看它是否古物。"弗古"就是平常之物,"古"就是希世之珍。
(3)说明世人对琴的评价非常盲目,只凭琴是否古物来确定其价值。而琴的"古"与"弗古"又是真假难辨的,只要有"断纹"、有"古窾",有泥土味,就可以冒充古琴而博得众人喝采。
(4)这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很多人并不看重真才实学,只重视虚名。

译文:
有一个名字叫工之侨的人得到一块上好的桐木,砍来做成了一把琴,装上琴弦弹奏起来,发声和应声如金玉之声。他自认为这是天下最好的琴,就把琴呈现给太常寺(的主管人);(主管人)让优秀的乐师来看,乐师说:“(这个琴)不是古琴。”于是便把琴退还回来。
工之侨拿着琴回到家,跟漆匠商量,把琴身画上残断不齐的花纹;又跟刻工商量,在琴上雕刻古代的款式;把它装在匣子里埋在泥土中。过了一年挖出来,抱着它到集市上。有个达官贵人路过集市看到了琴,就用很多两黄金买了它,把它献到朝廷上。乐官们传递着观赏它,都说:“这琴真是世上少有的珍品啊!”
工之侨听到这种情况,感叹道:“这个社会真可悲啊!难道仅仅是一把琴吗?不是这样的啊!世上的事情没有不是这样的。如果不早做打算,就要和这国家一同灭亡了啊!”于是离去,至宕冥附近的山,不知道他最终去哪儿了。

文章是刘基《郁离子》中的一篇寓言。文中以工之侨二次献琴的不同遭遇,揭露了社会上评价、判断事物优劣仅凭外表,而非考究内在品质的现象,告诫人们切不可被表象所迷惑、蒙蔽。文末“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的感叹是值得人们深思熟虑的的,其寓意至今还能给人以启迪与警戒。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82413.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关于立夏节气的古诗15首

    立夏将至,作为一年四季之夏季开始的日子,古人们也为这个节气作了不少诗,关于立夏节气的古诗15首送给大家,希望你们喜欢。 1.《暑旱苦热》 王令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翘飞上山。 人…

    古诗文 2023年2月18日
    28
  • 小学生必背文言文《渔家傲》

    小学生必背文言文《渔家傲》   为了能更好更全面的做好复习和迎考准备,确保将所涉及的中考考点全面复习到位,让孩子们充满信心的步入考场,现特准备了小学生必背文言文《渔家傲》,欢迎来参…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46
  • 初二文言文考察题型详解

    初二文言文考察题型详解   近几年,中考文言文试题虽然不是很难,但是需要记忆的内容不少,因此同学们在复习中也要格外留心。中考文言文试题一般取材于课内,尤其是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基本篇目…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40
  • 晏子使吴文言文的翻译

    晏子使吴文言文的翻译   导语:晏子(公元前578年—公元前500年),名婴,字仲,谥号“平”,夷维(今山东省莱州市)人,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

    古诗文 2022年12月1日
    75
  • “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这两句是说,我无日不在思念家乡,这思乡之愁,如那悠悠汾水日日长流。思乡之殷切于此可见。 李白《太原早秋》 太原早秋 李白 岁落众芳…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55
  • 明帝说日

      《明帝说日》是发生在南朝宋彭城的故事,作者是刘义庆,出自《世说新语-夙惠第十二》。   【文言文】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282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