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近山河净,逶迤城阙重”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远近山河净,逶迤城阙重。”这两句是说,秦川远近山河明净如洗,清晰可见;城池宫殿重重迭迭,连绵不断。登高望远,清新明快,如尺幅万里的风景画。

出自李颀《望秦川》
秦川朝望迥,日出正东峰。
远近山河净,逶迤城阙重。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客有归欤叹,凄其霜露浓。


⑴秦川:泛指今秦岭以北平原地带。按此诗中意思指长安一带。
⑵朝(zhāo):早晨。迥(jiǒng):遥远。
⑶山河:大山大河。多指自然形胜。净:明洁。
⑷逶迤(wēiyí):曲折绵延貌。都城,京城。
秋声:指秋天里自然界的声音。万户:万家,万室。万,极言其多。
寒色:寒冷时节的颜色、景色。五陵:指长安城北、东北、西北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长陵(高祖刘邦)、安陵(惠帝刘盈)、阳陵(景帝刘启)、茂陵(武帝刘彻)、平陵(昭帝刘弗陵)。
客:作者自指,因为当时在外作官是作客他乡。归欤(yú):归去。辞官回乡叫“归”。
凄其:凄然,心情悲凉的样子。霜露浓:比喻官场上不得志,就像是遭受风霜雨露那样,萎靡不振失去生机。

参考译文
我清晨从长安出发,回头东望,离秦川已经很远了,太阳从东峰上冉冉升起。天气晴朗,远处的山水明洁清净,可清清楚楚地看见;长安城蜿蜒曲折,重重叠叠宏伟壮丽。秋风吹起,家家户户的竹林飒飒作响,五陵一带的松林蒙上一层寒冷的色彩。我有归去的感叹,这里霜寒露冷,还是回去吧。

 意境
一个深秋清晨,诗人凭高而望,只见秦川广大辽阔,一望无涯;东边山峰正托出一轮红日,景象莽远而壮丽。
由于天气晴朗,远处的一山一水也能清楚望见,而晨曦披照下,城阙蜿蜒重叠,雄壮宏丽,望去一片金光闪烁,耀眼夺目。
遥见长安城内外,房屋节次鳞比,绿竹掩蔽,秋风吹动,沙沙地响,一片秋声。又见五陵壮伟,依次布开,松柏围植,枝叶青翠,远远望去一片苍色。
游子异乡客心中叹道:“归哉!归哉!”,不因为霜重雾浓、秋意寒淡,而是我的心里太凄怆了。

赏析
此诗是诗人将归东川临离长安时,眺望秦川之作,它以明净的色调,简洁的笔触,描绘出长安一带山川明净而阔朗的秋天景色。前四句描写的景物明净、壮丽,体现了作者对京城生活的留恋与不舍之情;后四句描写的景物萧条、清冷,体现了作者去官途中的怅惘和凄凉之情。全诗写景细致,笔墨简淡,线条清晰,情景交融,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李颀虽出身于唐朝士族赵郡李氏,但中进士仅任新乡县尉之类的小官,经五次考绩,未得迁调。晚年辞官归隐故乡。这首《望秦川》是他晚年官场失意,离别长安途中写的诗。
这首诗由“望”字入手,描述了长安附近,渭河平原一带,秋风萧瑟、凄凉寥落的景象。诗的上四句写景。旭日东升,登高一望,号称八百里秦川尽呈眼底,正东方的山峰起伏嵯峨,在初日的映照下,山形尤显清晰。四周环顾,远近层峦叠嶂,泾渭纵横,山河互映,都显得明亮洁净,而长安都城则随山势而逶迤曲折,尤显气势雄伟。这四句既写出秦川的广阔视野,又衬托出长安城的巍峨雄姿,而眼界广阔,山河明净,正是秋高气爽时节观景的特点,不言秋而秋色已自见。下四句即转而着重写秋。无数竹丛在寒风中摇曳,瑟瑟作响,一派秋声,五陵苍松翠柏,虽然不像其它树木那样黄叶凋零,但其森然凛冽,透露着浓重的寒意。写秋亦全然由具体的景物来作渲染和衬托。诗中对秋景的描写既有侧重,又互相交融,笔墨简淡,线条清晰,犹如一幅萧疏散淡的山水画卷。
“秦川朝望迥,日出正东峰”,清晨,遥望辽阔的秦川大地,太阳刚刚从东面苍凉的峰峦间隙中显露出来,照得长安、渭水一片苍翠。一个“迥”字,将渭河平原的辽远开阔,准确地表现了出来。红日东升,本是极其绚丽多彩的景色,但是由于诗人的心境不佳,这美景也随着萧瑟的秋风显得肃穆苍凉。
太阳升起来了,将大地照得十分清洁、明净,一切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远处山葱草翠,近处渭水泛波。那蜿蜒起伏、逶迤连绵的城阙正是帝都长安。这“远近山河净,逶迤城阙重”句中的“净”字和“重”字,将长安城周围的庄重肃穆,秋色的苍劲凄清,传神地点染出来。
接着,诗人进一步渲染秋的悲凉气氛,“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汉代豪门贵族曾聚居于五陵一带。这两句是说,帝都附近,家家有竹,秋风袭来,竹摇叶动,萧萧飒飒,五陵松柏,蓊郁苍翠,微风吹动,松涛声响,更给长安增添了几分寒意。
前面的诗句在着意渲染气氛,结尾两句则是要说明写此诗的原意。诗人“望秦川”是因为“客有归欤叹,凄其霜露浓”。诗人才华出众,为时人所推重,四十五岁中进士后,只任过新乡县尉那样的小官,而且长期不得升迁,而如今就要返乡,诗人郁郁不得志而有“归欤”之叹。尾联是全诗的主旨,表明了作者辞官归隐的决心。
这首抒情诗,对秋景的描述极为生动细致的,它不但用悲凉的气氛烘托了诗人的心境,而且将秦川大地的秋色呈献在读者面前,是一首不可多得的情景交融的诗篇。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83699.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马怀素,润州丹徒人也”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马怀素,润州丹徒人也。寓居江都,少师事李善。家贫无灯烛,昼采薪苏,夜燃读书,遂博览经史,善属文。举进士,又应制举,登文学优赡科,拜郿尉,四迁左台监察御史。 长安中,御史大夫魏元忠为…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131
  • 搞笑的文言文语句

    搞笑的文言文语句   1、月底将至,然短信有余,其数量之大,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终罄南山之竹,亦难计其数矣!每念及于此,吾未尝不悔自己之节检,叹时光之匆匆,恨移动之卑鄙,悲世态之炎…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66
  •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全诗拼音、意思及解析_唐代韦应物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由唐代韦应物所创作。以下是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全诗拼音、意思及解析,欢迎阅读。 全诗原文 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今朝此为别,何处还…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74
  • 《宫词二首其一·何满子》古诗原文及鉴赏

      【   《宫词二首其一·何满子》   .[唐].张祜.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①故国:故乡。②何满子:一作“河满子”。见“解题”。…

    古诗文 2022年11月11日
    65
  • 文言文断句口诀小知识

    文言文断句口诀小知识   一、什么叫断句   韩愈在《师说》中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习其句读”,就是教学生断句。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都是一…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73
  • 冯谖客孟尝君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

    古诗文 2020年3月6日
    44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