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理解题:陈轸

文言文阅读理解题:陈轸

  陈轸

  陈轸者,游说之士。与张仪俱事秦惠王,皆贵重,争宠,张仪恶陈轸于秦王曰:轸重币轻使秦、楚之间,将为国交也。今楚不加善于秦而善轸者,轸自为厚而为王薄也。且轸欲去秦而之楚,王胡不听乎?王谓陈轸曰:吾闻子欲去秦之楚,有之乎?轸曰:然。王曰:仪之言果信矣。轸曰:非独仪知之也,行道之士尽知之矣。昔子胥忠于其君而天下争以为臣,曾参孝于其亲而天下愿以为子。故卖仆妾不出闾巷而售者,良仆妾也;出妇嫁于乡曲者,良妇也。今轸不忠其君,楚亦何以轸为忠乎?忠且里弃 ,轸不之楚何归乎?王以其言为然,遂善待之。

  居秦期年,秦惠王终相张仪,而陈轸奔楚。楚未之重也,而使陈轸使于秦。过梁,欲见犀首。犀首者,魏之阴晋人也,与张仪不善。犀首谢弗见。轸曰:吾为事来,公不见轸,轸将行,不得待异日。犀首见之。陈轸曰:公何好饮也?犀首曰:无事也。曰:吾请令公厌事可乎?曰:奈何?曰:田需约诸侯从亲,楚王疑之,未信也。公谓于王曰:臣与燕、赵之王有故,数使人来,曰无事何不相见,愿谒行于王。王虽许公,公请毋多车,以车三十乘,可陈之于庭,明言之燕,赵。燕、赵客闻之,驰车告其王,使人迎犀首。楚王闻之犬怒,曰:田需与寡人约,而犀首之燕、赵,是欺我也。怒而不听其事,齐闻犀首之北,使人以事委焉,犀首遂行,三国相事皆断于犀苜。轸遂至秦。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项是( )

  A. 张仪恶陈轸于秦王曰 恶;厌恶

  B.不出闾巷而售者 售:买入

  C. 吾请令公厌事可乎 厌事:担任很多的事

  D.行道之士尽知之矣 行道:推祟道义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古今相同的’一项是( )

  A.与张仪俱事秦惠王,皆贵重,争宠

  B. 昔子胥忠于其君而天下争以为臣

  C. 犀首者,魏之阴晋人也,与张仪不善

  D. 臣与燕、赵之王有故,数使人来,曰无事何不相见

  3.下列各项中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今楚不加善于秦而善轸者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B.犀首见之 君将哀而生之乎

  C. 愿谒行于王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D. 吾为事来 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

  4.下列各项中全都表现陈轸游说才能的一项是( )

  ①与张仪俱事秦惠王,皆贵重,争宠。

  ②且轸欲去秦而之楚,王胡不听乎?

  ③今轸不忠其君,楚亦何以轸为忠乎?

  ④王以其言为然,遂善待之。

  ⑤楚未之重也,而使陈轸使于秦。

  ⑥吾为事来,公不见轸,轸将行,不得待异日。

  A.①②③ B. ③④⑥ C. ②③⑤ D. ①⑤⑥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A. 陈轸面对秦王的质问,肯定张仪的看法,是以退为进,体现了游说之士的权谋机变。

  B. 陈轸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取譬设喻,言之成理,使秦惠王深信不疑,并进而善待他。

  C.陈轸、张仪、犀首都是能够倾邦覆国的说客,相互之间争宠妒能,挑起了许多纷争。

  D.经过陈轸的精心策划,使本无所事事的犀首一时垄断了燕、赵、齐三国的相国事务。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忠且见弃,轸不之楚何归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楚未之重也,而使陈轸使于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84871.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绝句漫兴九首·其七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笋根稚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古诗文 2020年3月2日
    757
  • “陶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阅读答案

    (甲)陶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68
  • 《彭蠡湖中望庐山》翻译及赏析

      《彭蠡湖中望庐山》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浩然。其古诗全文如下:   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   挂席候明发,眇漫平湖中。   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   黤黕容霁色,峥嵘当晓空…

    古诗文 2022年11月7日
    66
  • 浣溪沙·红蓼渡头秋正雨

    朝代:唐代 作者:薛昭蕴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红蓼渡头秋正雨,印沙鸥迹自成行,整鬟飘袖野风香。不语含嚬深浦里,几回愁煞棹船郎,燕归帆尽水茫茫。

    古诗文 2020年3月21日
    691
  • 高考文言文中实词含义的推断技巧

    高考文言文中实词含义的推断技巧   (一)语境推断   文言文实词含义丰富,大多都存在一词多义现象,要想对其进行准确的界定、理解,需要我们借助上下文的语境进行推断。   如前些年天…

    古诗文 2022年11月27日
    71
  •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阳关曲》翻译赏析

    中秋诗句“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出自北宋诗人苏轼 的《中秋月》 中秋月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注释…

    古诗文 2022年11月18日
    102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