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王绂、夏昶传》文言文阅读

《明史王绂、夏昶传》文言文阅读

  王绂,字孟端,无锡人。博学,工歌诗,能书,写山木竹石,妙绝一时。洪武中,坐累戍朔州。永乐初,用荐,以善书供事文渊阁。久之,除中书舍人。

  绂未仕时,与吴人韩奕为友,隐居九龙山,遂自号九龙山人。于书法,动以古人自期。画不苟作,游览之顷,酒酣握笔,长廊素壁淋漓沾洒。有投金币购片楮①者,辄拂袖起,或闭门不纳,虽豪贵人勿顾也。有谏之者,绂曰:丈夫宜审所处,轻者如此,重者将何以哉!。在京师,月下闻吹箫者,乘兴写《石竹图》,明旦访其人赠之,则贾客也。客以红氍毹②馈,请再写一枝为配,绂索前画裂之,还其馈。一日退朝,黔国公沐晟从后呼其字,绂不应。同列语之曰:此黔国公也。绂曰:我非不闻之,是必于我索画耳。晟走及之,果以画请,绂颔之而已。逾数年,晟复以书来,绂始为作画。既而曰:我画直遗黔公不可。黔公客平仲微者,我友也,以友故与之,俟黔公与求则可耳。其高介绝俗如此。

  昆山夏昶者,亦善画竹石,亚于绂。画竹一枝,直白金一锭,然人多以馈遗得之。昶,字仲昭,永乐十三年进士,后改庶吉士,历官太常寺卿。昶与上元张益,同中进士,同以文名,同善画竹。其后,昶见益《石渠阁赋》,自谓不如,遂不复作赋。益见昶所画竹石,亦遂不复画竹。

  (节选自《明史王绂、夏昶传》)

  注:①楮(chǔ)一种树皮可以用来造纸的树。②氍毹(q shū):一种毯子。

  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博学写山木竹石,妙绝一时。 写:摹画

  B.于书法,动以古人自期。 期:要求

  C.晟走及之,果以画请,绂颔之而已 颔:点头

  D.昶同以文名,同善画竹 名:名声

  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王绂高介绝俗的一组是( )

  ①以善书供事文渊阁 ②于书法,动以古人自期

  ③虽豪贵人勿顾也 ④明旦访其人赠之

  ⑤绂索前画裂之,还其馈 ⑥绂颔之而已

  A.①②⑤⑥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③④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绂博学多才,不仅能善于唱歌和作诗,还爱好看书、写山木竹石,所以特别被当时的人称赞。

  B.王绂作画不肯轻易下笔,但在游览时,饮酒到了兴头上,就会在长廊的粉壁上借着酒兴尽情地挥洒。

  C.沐晟向王绂求画,过了几年都没有得到,最后沐晟又用自己收藏的书来换,王绂才给他作画。

  D.夏昶和张益为人都很谦虚,夏昶见到张益的《石渠阁赋》后,就不再作赋了;张益见到夏昶画的竹石后,也从此不再画竹。

  9.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①以善书供事文渊阁

  译文:

  ②绂曰:丈夫宜审所处,轻者如此,重者将何以哉!

  译文:

  ③其后,昶见益《石渠阁赋》,自谓不如,遂不复作赋。

  参考答案

  6、D(应为闻名。)

  7、D(高介绝俗的意思是清高耿直,不随流俗。由此可推知应为D项。)

  8、B(A项对工歌诗和能书的解释有误;C项对晟复以书来的解释有误;D项中夏昶和张益为人都很谦虚脱离了文意,原因应是自谓不如。)

  9、①由于擅长书法在文渊阁任职。

  ②王绂说:大丈夫应该清楚自己所处理的事情,不重要的事情都像(你说的)这样,重要的事情将会怎样(处理)呢?

  ③后来,夏昶看到了张益写的《石渠阁赋》,自己认为比不上(他),就不再写作赋了。

  参考译文:

  王绂,字孟端,是无锡县人。他博学多才,善于作诗,字写得好,画山水、树木、和竹石,(技艺)高超称绝一时。洪武年间,因牵累获罪被发配戍守朔州。永乐初年,因为被举荐,由于擅长书法在文渊阁任职。过了很久,升任为中书舍人。

  王绂没做官之前,和吴县人韩奕是朋友,隐居在九龙山,于是自称为九龙山人。对书法,往往用古人来要求自己。作画不肯轻易下笔,但在游览的时候,饮酒到了兴头上就会握着画笔,在长廊的粉壁上尽情地挥洒。遇有用金钱来购买他的字画的人,往往拂袖而起(拒绝),或者闭门不接纳,即使是富豪和地位尊贵的人他也不顾忌。有人劝说王绂(不要这样),王绂回答:大丈夫应该清楚自己所处理的事情,不重要的事情都像(你说的.)这样,重要的事情将会怎样(处理)呢?住在京城的时候,在月色之下听到(有人)吹箫的声音,就乘兴画了一幅《石竹图》,第二天早晨,寻访到那个人(把画)赠给了他,那人却是个商人。商人用约色的毯子作为赠物,请求再画写一枝(竹子)配成双幅,王绂要回先前的赠画撕碎了它,退还了(商人)馈赠的礼物。一天退朝后,黔国公沐晟从后面喊王绂的表字,王绂没有回答。

  同事告诉他说:(喊你的)这个人是黔国公。王绂回答:我不是没有听到他的喊声,这一定是他向我索要画罢了。沐晟跑过来赶上了王绂,果然用作画的事来请求王绂,王绂对他点点头而已。过了几年,沐晟又来信(催促),王绂才为他作画。过了不久说:我的画直接送给黔国公不好。黔国公的宾客平仲微,是我的朋友,因为朋友的关系(把画)送给平仲微,等黔国公向他要就行了。他就像这样清高耿直,不随流俗。

  昆山人夏昶,也善于画竹石,(名声)低于王绂。他画一枝竹子,价值白银一锭 ,但是别人大多通过赠送给他礼物得到他的画。夏昶,字叫仲昭,永乐十三年的进士,后改为庶吉士,历任官职到太常寺卿。夏昶和上元人张益,一起中的进士,都凭借文章而知名,又都善于画竹子。后来,夏昶看到了张益写的《石渠阁赋》,自己认为比不上(他),就不再写作赋了。张益见到了夏昶所画的竹石,(自己也认为比不上,)也就不再画竹子了。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85186.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引入法在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引入法在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笔者在近几年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运用“引入法”进行文言文教学,取得了颇为理想的效果。众所周知,初中阶段是学习文言文的起始阶段,特别是初一学生,…

    古诗文 2022年11月28日
    71
  • 文言文卫玠字叔宝阅读试题训练

    文言文卫玠字叔宝阅读试题训练   卫玠字叔宝,年五岁,风神秀异。祖父瓘曰:此儿有异于众,顾吾年老,不见其成长耳!总角乘羊车入市,见者皆以为玉人,观之者倾都。骠骑将军王济,玠之舅也,…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63
  • 古镜

      【文言文】   予于谯亳得一古镜,以手循之,当其中心,则摘然如灼龟之声。人或曰:“此夹镜也。”然夹不可铸,须两重合之。此镜甚薄,略无焊迹,恐非可合也。就…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87
  • 《宋史·向士璧传》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宋史·向士璧传》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原文:   向士璧字君玉,常州人。负才气,精悍甚自好,绍定五年进士,累通判平江府,以臣僚言罢。起为淮西制置司参议官,又以监察卿史胡泓言罢。起…

    古诗文 2022年11月16日
    68
  • “侯蒙,字元功,密州高密人”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侯蒙,字元功,密州高密人。未冠,有俊声,急义好施,或一日挥千金。进士及第,调宝鸡尉,知柏乡县。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转运使黄湜(shí)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

    古诗文 2022年11月16日
    275
  • 寡人之于国也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

    古诗文 2020年3月20日
    73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