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望驿台》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望驿台
(白居易)
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注]这是一首酬和之诗。元和四年三月,元稹以监察御使的身份出使东川按狱,往来鞍马间,写下了《使东川》一组绝句。稍后白居易就写了十二首和诗,《望驿台》就是其中一首。
元稹在《望驿台》一诗中写道:“可怜三月三旬足,怅望江边望驿台。料得孟光今日语,不曾春尽不归来。”这是元稹在三月里的最后一天,为思念妻子韦丛而作。

注释
(1)《望驿台》:这是白居易应和好友元稹的诗。
(2)当窗柳:意即怀人。唐人风俗,爱折柳以赠行人,因柳而思游子。
(3)望驿台:在今四川广元。驿:旧时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
(4)居人:家中的人。诗中指元稹的妻子。
(5)客:出门在外的人。指元稹。

译文
靖安宅里,天天面对着窗前的碧柳,凝眸念远;望驿台前,春意阑珊,花儿纷纷飘落到地面。两处美好的春光,在同一天消尽;此时,家里人思念着出门在外的亲人,出门在外的人一样也思念着家中的亲人。

1、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最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答:一个“思”字就是本诗的诗眼,是全诗抒情的重心,全诗就是紧扣着这一个“思”字,层层深入含蓄地展开抒情的。“靖安宅里当窗柳”,的宅院就在长安的靖安里,他的夫人韦丛自然就住在那里。次句“望驿台前扑地花”,自然是写元稹的:春意阑珊,落红满地,他一人独处驿邸,见落花而思念家中那如花之人。三句“两处春光同日尽”写得最妙,两个人预期的欢聚,随着春天归去也就落空了。“居人”应该指韦丛,“客”一定是元稹了。到底是谁思念谁?真是“一种相思”,两地离愁,“居人思客客思家”,两“思”字连用,将前三句诗都绾结在了一起。

赏析:
这是白居易应好友元稹的诗。
元稹组诗中的《使东川》云:“可怜三月三旬足,怅望江边望驿台。料得孟光今日语,不曾春尽不归来!”这是元稹在809年三月的最后一天,为思念妻子韦丛而作。元稹夫人韦丛住长安靖安里。结句“不曾春尽不归来”,是诗人的揣测之辞。他料想妻子以春尽为期,等他重聚,而现在竟无法实现,怅惘之情,宛然在目。
白居易的和诗更为出色。首句“靖安宅里当窗柳”,元稹住宅在长安靖安里,他的夫人韦丛当时就住在那里,诗人写元稹的住宅,诗句就自然联系到元稹的妻子。“当窗柳”意即怀人。唐人风俗,爱折柳以赠行人,因柳而思游子,这是取柳丝柔长不断,以寓彼此情愫不绝之意。读者从这诗句里,可以看出韦丛天天守着窗前碧柳、凝眸念远的情景,她对丈夫的怀念之情很深。次句“望驿台前扑地花”是写元稹。元稹当时在四川广元,春意阑珊,落红满地。元稹一人独处驿邸,见落花而念家中如花之人。这一句巧用比喻,富于联想,也饶有诗情。三句“两处春光同日尽”,更是好句。“尽”字如利刀割水,效果强烈,它含有春光尽矣、人在天涯的感伤情绪。“春光”不单指春天,而兼有美好的时光、美好的希望的意思。“春光同日尽”,也就是两人预期的欢聚落空了。这样,就自然导出了“居人思客客思家”。本来,思念决不只是限在这一天,但这一日既是春尽日,这种思念之情便更加重了。一种相思,两处离愁,感情的暗线把千里之外的两颗心紧紧联系起来了。
诗的中心是一个“思”字。全诗紧扣思字,含蓄地、层层深入地展开。首句“当窗柳”,传出闺中绮思,次用“扑地花”,写出驿旅苦思。这两句都通过形象以传情,不言思而思字灼然可见。三句推进一层,写出了三月三十日这个特定时日由希望转入失望的刻骨相思。但仍然没有直接点出,只用“春光尽”三字来写,很有含蓄之妙。四句更推进一层,含蓄变成了爆发,直点“思”字,而且迭用两个思字,将前三句都绾合起来,点明诗旨,收束得很有力量。此诗诗格与原作一样,采用“平起仄收”式,但又与原诗不同,开篇便用对句,而且对仗工稳,不仅具有形式整饬之美,也加强了表达力量。因为,在内容上,这两句同时写双方,用了对句,就表现出双方感情同等深挚,相思同样缠绵,形式与内容和谐一致,相得益彰。又由于用对局开篇,用散句收尾,章法于严谨中有变化,也就增加了诗的声情之美。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85578.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木兰诗北朝乐府民歌

    木兰诗北朝乐府民歌   木兰诗是一首北朝乐府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

    题库 2022年11月27日
    29
  • 冯延巳《谒金门·风乍起》试题阅读答案附赏析

    谒金门 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1)马令《南唐书 ·党与传…

    题库 2022年11月22日
    27
  • 周邦彦《苏幕遮》张先《系裙腰》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苏幕遮 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系裙腰 …

    题库 2022年11月23日
    56
  • 顾况《子规》阅读答案及赏析

    子规   顾况 杜宇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悲。 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著子规? 这首诗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寄寓诗人怎样的情志? 答案:《子规》运用了托物言…

    题库 2022年11月22日
    43
  •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鉴赏方法及试题分析解答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鉴赏 【考点精讲】 诗歌的表达技巧多种多样,可以从三个方面去把握: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一)修辞手法 常见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

    题库 2022年11月22日
    31
  • 木兰诗的通假字

    木兰诗的通假字   《木兰诗》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品。那么,木兰诗通假字有哪些呢?   木兰诗通假字:   对镜帖花黄:“帖”通“贴”,贴,粘贴。   著我旧时裳:“著”通 “着”,…

    题库 2022年11月27日
    3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