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道人北山来》王维《杂诗》陶渊明《问来使》阅读答案及赏析

尔从山中来,早晚发天目?我居南窗下,今生几丛菊?
——陶渊明《问来使》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王维《杂诗》
道人北山来,问松我东冈。举手指屋脊,云今如许长。
——王安石《道人北山来》

试题
(1)故乡来人,有所问询,三位诗人萦系于心的各是什么?试简释其中蕴含的共同人格特点。
(2)从风格和语言两个方面简要说说这三首诗的共同特点。

阅读答案
(1)三位诗人萦系于心的分别是菊、梅、松,体现了他们高洁坚贞的人格情操。
2.风格平易(风格平淡),语言浅近(语言质朴)。(意思正确即可)

对比赏析
相同:三首都是绝句、都是思乡之作。都是通过问故乡来人来表达思念和关切家乡的真挚感情。语言质朴自然、没有雕饰。

不同:三都和寄情之物不同分别人松、梅、菊。陶渊明独爱象征隐逸孤傲的菊花,所以问“今生几丛菊?”;王安石喜欢高风亮节的松树,故问“问松我东岗。”;王维则欣赏冰肌玉骨的梅花,故问:“寒梅著花未?”。很显然三位诗人在问的内容上,都有着深刻的含意,都象征着他们高洁的品格和情操。
    但是在问的语言上,则有精炼和繁冗之分。王维的诗写得自然亲切、含蓄蕴藉,给读者留有驰骋想象的广阔空间耐人玩味。陶渊明、王安石的诗则显得有点言尽意止,给人以复制生活的感觉。因此,清人赵殿成在《王右丞集笺注》的按语中说:“三诗同一杼轴,皆情到之辞,不假修饰而自工者也。然渊明、介甫二作,下文缀坠语稍多,趣意便觉不远,右丞只为短句,一吟一咏更有悠扬不尽之致,欲于此下复赘一语不得。”
    这样比较一下我们就会发现,王维的高明之处就在于用最精炼的语言,表达了诗人蕴含丰富的心境。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85634.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木兰诗的修辞手法互文

    木兰诗的修辞手法互文   木兰诗的修辞手法互文:   互文交错   (1)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

    题库 2022年11月27日
    37
  • 读木兰诗有感

    读木兰诗有感   导语:在无数的战争中,出现了许多的英雄,在这些英雄当中,却出现了一位女英雄。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读木兰诗有感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读木兰诗有感篇一   《木…

    题库 2022年11月27日
    38
  • 木兰诗出征

    木兰诗出征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以下是木…

    题库 2022年11月27日
    49
  • 《端居》阅读答案

    端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 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1.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

    题库 2022年11月17日
    37
  • 元好问《临江仙》阅读答案附赏析

    临江仙   元好问 李辅之在齐州,予客济源[注],辅之有和。 荷叶荷花何处好?大明湖上新秋。红妆翠盖木兰舟。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 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负欢…

    题库 2022年11月20日
    37
  • 扩写木兰诗第四段

    扩写木兰诗第四段   扩写木兰诗第四段怎么写?相信很多人都想知道吧?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扩写木兰诗第四段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扩写木兰诗第四段1   话说木兰看了军队的文告得知…

    题库 2022年11月27日
    30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