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应物《登楼寄王卿》寇准《春日登楼怀归》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春日登楼怀归
  寇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
  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

  注:
①此诗约作于980年,诗人时年十九,进士及第,初任巴东知县。
②旧业,这里指田园家业。清渭,指渭水。
《春日登楼怀归》的前三联写春日登楼的见闻,尾联由见闻而怀归,全诗蕴含着游子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登楼寄王卿
  韦应物
  踏阁攀林恨不同,楚云沧海思无穷。
  数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荆榛寒雨中。
王卿是作者的好友,以前常一同攀林登山,赋诗抒怀,后来南北一方,作者对他非常挂念。一个天高气爽的秋日,诗人独自攀山登楼,目睹四野一片荒凉景象,感慨万千,不由想起以往与王卿一同登高望远的情景,于是下了这首七绝。

1、《春日登楼怀归》中“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句很为后人赞赏,试结合诗文加以赏析(4分)。  
2、这两首诗歌虽然都是写登楼所见所感,但在情和景的表现上是不同的,试结合诗文分析(4分)。
  
答案:
1、诗人登高览景,当目光投向荒村时,已近黄昏,村里人家大约已在点火做饭了,故冒出缕缕轻烟。不远处的古寺那边,不时传来黄莺婉转清脆的啼鸣声。眼中所见的“野渡”、“炊烟”之景,耳边所闻的“流莺”之声,引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句以“荒村”对“古寺”、“生”对“语”、“断霭”对“流莺”,对仗严谨工整。
2、 寇准前三联写望中之景。诗人登高远眺,放眼所见的是一片广袤无际的平野。 俯瞰楼前,四野空旷无人,不见渡者,只有那条孤零零的渡船横躺在水里飘荡。颈联写抬眼所见。村里人家缕缕轻烟。古寺边传来黄莺婉转清脆的啼鸣声。触景生情,诗人陷入了沉思之中,仿佛置身故乡。末句一“惊”字,生动地揭示了诗人由遐思默想到突然惊觉的心理变化过程,蕴含着游子对故乡的依恋之情。韦应物的诗采用虚实相生的写法。一、二句直抒,用的是虚笔;三、四句写景,用的是实笔。开头两句开门见山,将离愁别恨和盘托出,三、四句用似乎冷漠的笔调随意点染了一幅烟雨茫茫的图画。诗人用 “砧杵”, “荆榛”,营造了凄凉惆怅的意境 ,抒发了孤寂之感与对故人的思念之情。它是先抒情,后写登览所见之景。以景作结,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体现诗人高超的表现技巧。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86013.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梁佩兰《阁夜》阅读答案

    阁夜 清·梁佩兰 百寻古阁郡城东,帘卷前山一角风。哀壑有光星在底,明河无影月凌空。 群生静息鸿蒙①里,秋气森归耳目中。不是夜深能独醒,海门谁见日初红? 注:①鸿蒙,此…

    题库 2022年11月23日
    42
  • 语文七下木兰诗原文

    语文七下木兰诗原文   语文七下木兰诗原文: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惟闻 通: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

    题库 2022年11月27日
    61
  • 《秋词》《采桑子 重阳》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采桑子 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

    题库 2022年11月18日
    49
  • 姚鼐《出池州》阅读答案附赏析

    出池州 姚鼐 桃花雾绕碧溪头,春水才通杨叶洲。 四面青山花万点,缓风摇橹出池洲。 1.请从动静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作简耍分析:(4分) 答:第三句写的是静景,池州为青山环绕春…

    题库 2022年11月22日
    33
  •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阅读答案附赏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陵① (唐)李  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②,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①这是一首送…

    题库 2022年11月19日
    53
  • 白马篇与木兰诗比较

    白马篇与木兰诗比较   白马篇以马为形象,为战争为诗作主题内容,将作者内心爱国与未能施展抱负的矛盾抒发了出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白马篇与木兰诗比较,欢迎阅读。   白马篇与…

    题库 2022年11月27日
    45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