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南堂五首(之五)》《纵笔三首(之二)》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阅读下面两首苏轼的诗,然后回答问题。
 
       南堂五首①(之五)       纵笔三首③(之二)
 
扫地焚香闭阁眠,                    父老争看乌角巾④,
簟②纹如水帐如烟。                应缘曾现宰官身。
客来梦觉知何处,                    溪边古路三叉口,
挂起西窗浪接天。                    独立斜阳数过人。
 
注:①苏轼被贬至黄州时作,时年42岁。②簟:竹席。③苏轼被贬至儋州(今属海南省)时作,时年64岁。④乌角巾:隐士们喜戴的黑色头巾。
 
这两首诗都是作者被贬时所作,它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同吗?请结合诗中画线句的内容进行分析。(6分)
答:① 不同。前诗“客来”二句写诗人梦中醒来,不知身在何方,但见西窗外水天相接,烟波浩渺。诗人不被贬谪所困,仍能悠然欣赏自然环境的清静壮美,表现出一种旷 达、洒脱的情怀。后诗“溪边”二句写热闹过后,路人稀少,斜阳下诗人只身独处,在方向不明的三叉路口,百无聊赖地数过往行人。蕴蓄着诗人晚年被贬,对不幸 身世与不平社会的感叹,表现出落寞与不平的情怀。②相同。后诗“溪边”二句写诗人悠闲地独自站在溪边的三叉路口,在斜阳余晖下,数着一个个的过路行人。表 现出诗人摆脱了被贬的痛苦,心中满是闲逸洒脱的情怀。

赏析
南堂诗 正面写安闲自得的情趣。“扫地”二句写作者在南堂焚香扫地而昼寝,睡在细密的竹席上,帐子又非常轻柔。“客来”二句写诗人睡梦中醒来,不知身在何方,但见西窗外水天相接,烟波浩渺。这样以景收结,不仅表现了清静而壮美的自然环境,而且与诗人悠闲自得的感情相融合,呈现出一种清幽绝俗的意境美。

纵笔诗描写诗人处境的寂寞。组诗的前一首从寂寞写到热闹,这一首则从热闹写到寂寞。起二句说诗人出门时,有许多“父老”围着看他。他此时虽然像隐者、普通书生那样戴着“乌角巾”,但“父老”们知道他是一个曾经做过“宰官”的不平常人。角巾是隐士们喜戴的头巾,屡见于《晋书》记载。乌是黑色,杜甫《南邻》诗有“锦里先生乌角巾”之句。“现宰官身”,语出《法华经》,宰官,泛指官吏,用典无痕。苏轼虽然在政治上屡遭打击,屡受贬谪,但他才名极大,贬谪时经常有人欢迎他。他在黄州时如此,在惠州时也是如此,他诗中就有“到处聚观香案吏”、“父老相携迎此翁”之句。在儋州,“父老争观”,不只是“曾现宰言身”之故,而是他的文章、气节之名,也略传到海南中来。父老的亲近足以自豪,但诗人说“缘”(因为)的是“宰官身”,又足自悲。这二句写的是热闹中的寂寞,自豪中的悲凉。后二句专写寂寞,弥见悲凉。一阵的热闹过去之后,“路人”少到可“数”,环境的荒僻寂寞可知。诗人闲着无事在“数”这些“路人”,加以“斜旧”、“古路”,只身“独立”,显得悲凉之至。但诗句只写物象,不着议论,不抒情感,不露“寂寞”与“悲凉”的字样,而寂寞与悲凉自在物象中见出。一个才高一世,在文坛、政坛都能大显身手的苏轼,落到这种境地,就其自身来说,是不幸,就国家来说,又是十分不公平。但诗人却不自嗟叹,而用自我欣赏、自我回味的心境来对待它。他的旷达胸怀盖着内心的不平,但这种旷达只会把不平保持得更深微、更长久。这首诗的成功之处,就是能用恬淡的笔触,不露痕迹地来反映悲凉情境,蕴蓄着身世的不幸和社会的不平,高情远韵,余味悠然,而客观上却会引起读者极大的同情和为之产生愤慨。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86025.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阅读答案附赏析

    秋登兰山寄张五 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

    题库 2022年11月19日
    34
  • 送别古诗

    送别古诗   引导语:送别诗是我国古代重要的`诗歌题材之一,它不同于其它诗歌之处,在于它有独特的交际功能。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送别古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送梓州李使君》…

    题库 2022年11月26日
    36
  • 王建《宫词》 (其八十三)阅读答案

    宫  词(其八十三)   王  建 教遍宫娥唱遍词,暗中头白没人知。 楼中日日歌声好,不问从初①学阿谁。   【注】①从初:当初。   本诗运用了反复和对比的手…

    题库 2022年11月18日
    35
  • 木兰诗故事七百字

    木兰诗故事七百字   花木兰的事迹流传至今,中国古代巾帼英雄,忠孝节义,代父从军击败入侵民族而流传千古,唐代皇帝追封为“孝烈将军”。以下是为你介绍的木兰诗故事七百字,欢迎阅读以及浏…

    题库 2022年11月27日
    31
  • 郑思肖《送友人归》阅读答案及赏析

    送友人归 郑思肖 年高雪满簪,唤渡浙江浔。花落一杯酒,月明千里心。 凤凰身宇宙,麋鹿性山林。别后空回首,冥冥烟树深。 1.这首诗的颔联运用了“虚实结合”手法…

    题库 2022年11月22日
    45
  • 赵孟頫《后庭花》滕宾《普天乐》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仙吕】后庭花 赵孟頫 (元) 清溪一叶舟,芙蓉两岸秋。采菱谁家女,歌声起暮鸥。乱云愁,满头风雨,戴荷叶归去休。 【中吕】普天乐 滕宾(元) 翠荷残,苍梧坠。千山应瘦,万木皆稀。蜗…

    题库 2022年11月17日
    41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