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如晦,字克明,京兆杜陵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杜如晦,字克明,京兆杜陵人。少英爽,喜书,以风流自命,内负大节,临机辄断。隋大业中,预吏部选,侍郎高孝基异之,曰:“君当为栋梁用,愿保令德。”因补滏阳尉,弃官去。
高祖平京师,秦王引为府兵曹参军,寻徙陕州总管府长史。时府属多外迁,王患之。房玄龄曰:“去者虽多,不足吝,如晦王佐才也。大王若终守籓,无所事;必欲经营四方,舍如晦无共功者。”王惊曰:“非公言,我几失之!”因表留幕府。
从征伐,常参帷幄机秘。方多事,裁处无留,僚属共才之,莫见所涯。王为皇太子,授左庶子,迁兵部尚书,进封蔡国公,食三千户,别食益州千三百户。俄检校侍中,摄吏部尚书,总监东宫兵,进位尚书右仆射。
与玄龄共管朝政,引士贤者,下不肖,咸得职。监察御史陈师合上《拔士论》,谓一人不可总数职,阴剀讽如晦等。帝曰:“玄龄如晦不以勋旧进,特其才可与治天下者,师合欲以此离间吾君臣邪?”
久之,以疾辞职,诏给常俸就第,医候之使道相属。会病力,诏皇太子就问,帝亲至其家,抚之梗塞。薨,年四十六,帝哭为恸,赠开府仪同三司。及葬,加司空,谥曰成。手诏虞世南勒文于碑,使言君臣痛悼意。
方为相时,天下新定,台阁制度,宪物容典,率二人讨裁。每议事帝所,玄龄必曰:“非如晦莫筹之。”及如晦至,卒用玄龄策也。盖如晦长于断,而玄龄善谋,两人深相知,故能同心济谋,以佐佑帝,当世语良相,必曰房、杜云。
(节选自《新唐书•杜如晦传》,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去者虽多,不足吝 吝:可惜.
B.僚属共才之 才:认为有才能
C.医候之使道相属 属:嘱咐
D.及葬,加司空,谥曰成 谥:据一生品德行为而评定称号
5.下列句子中,全都能表现杜如晦深受太宗器重的一项是(3分)
①君当为栋梁用,愿保令德 ②因表留幕府 ③总监东宫兵,进位尚书右仆射 ④裁处无留,僚属共才之 ⑤诏给常俸就第,医候之使道相属 ⑥台阁制度,宪物容典,率二人讨裁
A.①②⑥  B.②③④  C.③⑤⑥  D.①④⑤
6.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如晦年轻时有大志 ,能决断。在参加吏部预选时得到高孝基的称赞,认为他有栋梁之才。
B.由于得到房玄龄的举荐,杜如晦深受唐太宗重用。后来担任宰相,出谋划策,制定宪章制度,成为唐太宗的得力助手。
C.许多同僚对杜如晦的才能十分称赞。但也有人对他深受皇帝的器重有异议,上书说一个人不可兼任几个职位,暗中讽喻杜如晦等人,受到唐太宗的斥责。
D.杜如晦英年早逝,皇帝非常痛惜。在他死后加官爵,赐谥号,并且亲自撰文表示哀悼。
7.翻译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10分)
(1)大王若终守籓,无所事;必欲经营四方,舍如晦无共功者。
(2)与玄龄共管朝政,引士贤者,下不肖,咸得职。

参考答案
4.C(属:连接)
5.C(①是高孝基对杜如晦的评价,④是表现杜如晦的才能和僚属对他的称赞)
6.D(唐太宗要求虞世南勒文时要表达君臣痛悼的意思,并没有说亲自撰写文章,是错误理解和无中生有)
7.(10分,每小题5分)(1)大王如果终生守住自己的封地,杜如晦没有什么用处;但想要管理整个国家,放弃杜如晦就没有可以跟你一起建功立业的人。(得分点:守藩,无所事,经营,共功者,句意)
(2)杜如晦与玄龄一起掌管朝政,推举贤能的士子,降没才能的官员的职位,让他们都得到恰当的职位。(得分点:引,士贤者的定语后置,下不肖,得职,句意)

参考译文
杜如晦,字克明,京兆杜陵人。年轻时英气勃发,性格豪爽,喜欢读书,自己风流倜傥,胸中怀大志,面对事情能果断。隋朝大业年间,参加吏部的选拔,吏部侍郎高孝基认为他有大才,对他说:“你应当是栋梁之才,有大用,希望保持美好的德行。”于是补授他担任滏阳县尉,杜如晦弃官离开。
唐高祖平定京城,秦王推举杜如晦担任秦王府兵曹参军,不久外调陕州人总管府长史。当时秦王府属官大多外调,秦王担忧。房玄龄说:“离开的人虽然多,但不值得可惜,但杜如晦是能够辅佐大王您的大才。大王如果终生守住自己的封地,杜如晦没有什么用处;但想要管理整个国家,放弃杜如晦就没有可以跟你一起建功立业的人。”秦王大惊说:“如果您不说。我差点失去了他!”于是上表把杜如晦留在了幕府。
杜如晦跟随秦王征战讨伐,经常参与谋划机密大事。当时正值事务多,如晦裁决处理事情没有保留,同僚属官一起认为他有大才,(他的才华)看不见边际。秦王封为皇太子,被授予授左庶子,升任兵部尚书,进封为蔡国公,食邑三千户,同时食邑益州千三百户。不久任检校侍中,加任吏部尚书,总监东宫兵,进位尚书右仆射。
杜如晦与玄龄一起掌管朝政,推举贤能的士子,没才能的官员降职,让他们都得到恰当的职位。监察御史陈师合上《拔士论》,认为一人不可以执掌几个职位,暗中指责劝谏如晦等人。唐太宗说:"玄龄、如晦不是凭借着以前的功勋提拔的,只是他们的才能可以跟我一起治理天下,师合想要用这来离间吾我们君臣的关系吗?"
很久以后,因为生病辞去了官职,唐太宗下诏像原来一样供给他俸禄并送到他的府邸,太宗派出的医生和看望他的使者在路途中一个接一个。恰逢他的病加重,太宗下诏书让皇太子亲自问候,太宗亲自来到他家中看望他,声音哽咽的抚慰他。死了,享年四十六,皇帝为他哭的非常悲伤,追赠他为开府仪同三司。到他落葬,追加为司空,谥曰成。亲自下诏书虞世南在墓碑上刻上碑文,让他表达自己对杜如晦沉痛悼念的意思。
在杜如晦担任宰相时,国家刚刚安定,官府体系,规章制度,全都是他和房玄龄两人讨论决定的。每当在皇帝处讨论事务,房玄龄一定会说:“不是杜如晦就没有人可以谋划这件事。”等到杜如晦来到,最终还是用房玄龄的计策。因为杜如晦长于决断而房玄龄擅长谋划,两人非常了解,所以能同心协力,来辅佐皇上,当世之人说起良相,一定是称赞房杜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88939.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刘潘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刘潘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刘璠字宝义,沛国沛人也。璠九岁而孤,居丧合礼。少好读书,兼善文笔。   年十七,为上黄侯萧晔所器重。范阳张绾,梁之外戚,才高口辩,见推于世。璠年少未仕,而…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51
  • 盖公堂记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盖公堂记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盖公堂记   苏轼   始吾居乡,有病寒而咳者,问诸医,医以为虫,不治且杀人。取其百金而治之,饮以虫药,攻伐其肾肠,烧灼其体肤,禁切其饮食之美者。…

    古诗文 2022年11月28日
    61
  • 文言文的阅读及译文解析

    文言文的阅读及译文解析   杨继宗,天顺初进士。授刑部主事。囚多疫死,为时其食饮,令三日一栉沐,全活甚众。又善辨疑狱。河间获盗,遣里民张文、郭礼送京师,盗逸。文谓礼曰:“吾二人并当…

    古诗文 2022年11月29日
    64
  •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的诗意:儿童们奔跑着,追捕翩翩飞舞的黄色的蝴蝶,可是蝴蝶飞到一片金灿灿的菜花丛中,孩子们就再也找不到它们了。&ldquo…

    古诗文 2022年11月18日
    256
  • 智囊兵智部吴玠吴磷的原文及翻译

      智囊(选录)·兵智部·吴玠 吴磷原文及翻译   兵智部·吴玠 吴磷   作者:冯梦龙   【原文】   吴玠每战,选劲弩,命诸将分番迭射,号“驻队矢”,连发不绝,繁如雨注,敌不…

    古诗文 2022年11月11日
    71
  •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的意思:那千里平野上,喝够了水的稻子一定是葱绿一片;于是觉得,这五更天雨水敲打着梧桐,是那么的动听。 出自宋代诗人曾几《苏…

    古诗文 2022年11月18日
    69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