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学生何蕃,入大学者廿馀年矣”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太学生何蕃,入大学者廿馀年矣。岁举进士,学成行尊,自太学诸生推颂不敢与蕃齿,相与言于助教、博士,助教、博士以状申于司业、祭酒,司业、祭酒撰次蕃之群行焯焯者数十馀事,以之升于礼部,而以闻于天子。京师诸生以荐蕃名文说者,不可选纪。公卿大夫知蕃者比肩立,莫为礼部;为礼部者,率蕃所不合者,以是无成功。
蕃,淮南人,父母具全。初入太学,岁率一归,父母止之。而后间一二岁乃一归,又止之,不归者五岁矣。蕃,纯孝人也,阂亲之老不自克。一日,揖诸生,归养于和州。诸生不能止,乃闭蕃空舍中。于是太学六馆之士百馀人,又以蕃之义行言于司业阳先生城,请谕留蕃。于是大学阙祭酒,会阳先生出道州,不果留。
欧阳詹生言日:“蕃,仁勇人也。”或者日:“蕃居太学,诸生不为非义,葬死者之无归,哀其孤而字焉,惠之大小必以力复,斯其所谓仁欤!蕃之力不任其体,其貌不任其心,吾不知其勇也。”欧阳詹生曰:“朱泚之乱①,太学诸生举将从之,来请起蕃,蕃正色叱之,六馆之士不从乱,兹非其勇欤!”
惜乎!蕃之居下,其可以施于人者不流也。譬之水,其为泽,不为川乎!川者高泽者卑高者流卑者止是故蕃之仁义充诸心行诸大学积者多施者不遐也天将雨,水气上,无择于川泽涧溪之高下,然则泽之道其亦有施乎?抑有待干彼者欤?缺凡贫贱之士必有待,然后能有所立,独何蕃欤!吾是以言之,无亦使其无传焉。
 (选自《唐采八大家文钞·昌黎文钞·太学生何蕃传》)
【注】①朱泚之乱唐德宗建中四年,泾原军朱泚反唐。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诸生推颂不敢与蕃齿    齿:交流
B.不可选纪              选:计算
C.而后间一二岁乃归      间:间隔
D.哀其孤而字焉          字:养育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川者高/泽者卑/高者流/卑者止是/故蕃之仁义/充诸心行/诸太学积者多/施者/不遐也/
B.川者高/泽者卑/高者流/卑者止是/故蕃之仁义/充诸心/行诸太学/积者多/施者不遗也/
C.川者高/泽者卑/高者流/卑者止/是故蕃之仁义/充诸心/行诸太学/积者多/施者不遇也/
D.川者高/泽者卑/高者流/卑者止/是故蕃之仁义/充诸心行/诸太学积者多/施者/不遐也/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何蕃学业有成,品德高尚。人太学二十多年,积累了丰厚学识,品行端正。从太学的学生到学官都对他推祟称颂,他的突出事迹被上报到礼部。
B.何著名声很大,却怀才不遇。了解何蕃的公卿大夫虽然很多,但因不是礼部官员而爱奠能助;在礼部为官之人,又都嫉贤妒能,故未被任用。
C.何若非常孝顺父母。初人太学,大约一年回家一次。因父母阻止,他已五年未回家省亲。担心父母年老不能照顾自己,他决定回家奉养双亲。
D.何蕃既仁义又勇敢。他在太学读书,诸生都不敢做不仁之事。朱池反唐,诸生想跟随叛军作乱,来请何蕃参加,何蕃义正辞严地训斥了他们。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于是太学阙祭酒,会阳先生出道州,不果留。(5分)
(2)故凡贫贱之士必有待t然后能有所立,独何蓍欤!(5分)

参考答案
4.A(齿:动词,并列。)
5.C(根据文意判断。)
6.B(“都嫉贤妒能”的说法有误。)
7.(1)在这时,太学祭酒的职位空缺,(又)恰逢阳城先生出任道州刺史,结果未能留住何蕃。(译出大意给2分。“于是”“阙”“出”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所以大凡贫贱的士子,必须等待时机,这样以后才能有所建树,难道只是何蕃是这样吗!(译出大意给2分。“有待”“所立”“独……欤”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附:参考译文
太学生何蕃进入太学有二十多年了。每年被推荐参加进士考试,学业有成,品行高尚,从太学的学生们起都推崇称颂他,不敢和他相提并论。太学生们一同去向助教、博士(报告他的情况),助教、博士又把他的情况上报给司业、祭酒,司业、祭酒编写何蕃的种种突出事迹达数十条,并把这些事迹上报到礼部,而让天子知道。京城众生因为荐举何蕃而写文章的人多到无法计算。了解何蕃的公卿大夫很多,但没有一个在礼部当官;在礼部当官的人,又大都是与何蕃合不来的,因此他的仕途未获成功。
何蕃,淮南人,父母都健在。他刚入太学的时候,大约一年回家一次,他的父母阻止了他。这之后间隔一两年才回家一次,父母又劝阻了他,他(至今)没有回家省亲已经五年了。何蕃,是个非常孝顺的人,怜悯双亲年老,不能照料自己。有一天,何蕃拜别各位太学生,要返回和州去奉养父母。太学生们无法劝阻,就把何蕃关在一个空房间里。在这种情况下,太学六馆的一百多太学生,又将何蕃美好的品行向太学司业阳城先生陈述,请他发布命令挽留何蕃。在这个时候,太学祭酒的职位空缺,(又)恰逢阳城先生出任道州刺史,结果未能留住何蕃。
欧阳詹先生说:“何蕃,是个仁义勇敢的人。”又有人说:“何蕃在太学读书,太学生们不敢做不仁义的事,埋葬那些死后丧事无人料理的人,怜悯他们的孤儿并养育他们,不管别人恩惠大小,一定要尽力报答,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仁吧!何蕃看起来力气不能承受他的身体(即弱不禁风),相貌不能承受他的内心(即相貌平平,无法反映他内心的坚毅),我不知道他的勇敢表现在哪里啊。”欧阳詹先生说:“朱洮作乱之时,太学生们发动起来想要跟随叛军,他们来请何蕃前往,何蕃态度严肃、神色严厉地训斥了他们,所以太学六馆的读书人没有跟从作乱,这难道不是他的勇敢吗!”
可惜呀!何蕃处于卑下的地位,他可以影响到别人的道德、学问都传布不广。把他比作水的话,他算是沼泽,不算是河流吧!河流地势高,沼泽地势低;地势高的流动,地势低的停止。所以何蕃的仁义,充实于他的内心,在太学施行,善行积累得很多,但所施用的范围不够广远。天将下雨,水汽蒸发上升,无论高低的河川沼泽溪流的水汽都可以蒸发而化为云雨,既然这样,那么沼泽的水不是也有它可施展抱负之处吗?或者是有待于那特定的条件呢?所以大凡贫贱的士子,必须等待时机,这样以后才能有所建树,难道只是何蕃是这样吗!我因此说了以上这些话,也是不让何蕃的事迹没有流传。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89164.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清溪行·清溪清我心》翻译赏析

      《清溪行·清溪清我心》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其古诗全文如下: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

    古诗文 2022年11月6日
    103
  • 长安遇冯著全诗意思及解析_唐代韦应物

    全诗原文 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 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 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 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 长安遇冯著带拼音版 kè cóng d…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84
  • “壁空残月曙,门掩候虫秋。”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壁空残月曙,门掩候虫秋。”这两句是说,寺院壁缝中透过残月之光,天色快要亮了;门虽掩着,而秋虫的鸣叫声仍清晰可闻,呈现出一种凄凉的景象。见诗人病中难眠之状及…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78
  • 柳含烟·河桥柳

    朝代:唐代 作者:毛文锡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河桥柳,占芳春,映水含烟拂路。几回攀折赠行人,暗伤神。乐府吹为横笛曲,能使离肠断续。不如移植在金门,近天恩。

    古诗文 2020年3月10日
    765
  • 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译文及赏析

      《题大庾岭北驿》   唐代:宋之问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题大庾岭北驿》…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77
  • 与雨水有关的诗句

      1、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2、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徐俯《春日游湖上》   3、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春日》   …

    古诗文 2022年11月4日
    75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