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群玉《书院二小松》杜荀鹤《小松》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书院二小松
李群玉
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
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小 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1.下列对这两首唐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诗首二句,扣紧题目“二小松”着笔,以“出凡尘”极言小松的神韵,以“秋烟”比况小松初生的稚嫩而翠绿的针叶。
B.“自小刺头深草里”的“刺”,一字千钧,不但准确地勾勒出小松外形的特点,而且把小松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活脱脱地勾画出来了。
C.“而今渐觉出蓬蒿”的“出”字用得精当,不仅显示了小松由小转大发展变化的情景,而且在结构上也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出”是“刺”的必然结果,也是未来“凌云”的先兆。
D.“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两个“凌云”,均指小松。小松尚幼小,和小草一样貌不惊人。如能识别出它是“凌云木”,而加以爱护、培养,那才是有识见、有意义。
2.“松”作为意象内涵丰富。下列诗句没有表达出诗人高洁品质的两项是(4分)
A.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魏晋· 刘桢《赠从第》)
B.十五从军行,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汉乐府《十五从军行》)
C.修条拂层汉,密叶障天浔。凌风知劲节,负雪见贞心。(梁·范云《咏寒松》)
D.结根生上苑,擢秀迩华池。岁寒无改色,年长有倒枝。露自金盘洒,风从玉树吹。寄言谢霜雪,贞心自不移。           (隋·李德林《咏松树》)
E.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我心如松柏,君情复何似。(乐府民歌《子夜四时歌·冬歌》)
3.请简要赏析李诗的尾联“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5分)
参考答案
1.(3分) D
2.(4分)BE
3.(5分)“从此静窗闻细韵”,是写庭院里的两株小松,在微风中细韵轻送。“细韵”一词,在小松的外表、神韵之外,又写出它特有的声音,紧扣题旨,而且和“静窗”动静对照,交相映发。“琴声长伴读书人”的“琴声”紧承第三句的“细韵”,并且将它具象化。“长伴读书人”,既充分地抒发了诗人对小松爱怜、赞美的情感,同时也不着痕迹地补足了题目中的“书院”二字。语言质朴清新,句连意圆,与前面内容结合构成了一个新颖而和谐的艺术整体。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89940.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木兰诗最后一段写什么?

    木兰诗最后一段写什么?   《木兰诗》具有乐府民歌的独特风格。开篇采用的一问一答,是民歌中常见的。那么木兰诗最后一段写什么?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木兰诗最后一段写什么? …

    题库 2022年11月27日
    38
  • ()被称为没羽箭。

    ()被称为没羽箭。 A.张清(正确答案) B.董平 C.花荣 D.王英

    题库 2022年9月8日
    55
  • 司马懿被曹睿革去兵权时,仅谁信任他?()

    司马懿被曹睿革去兵权时,仅谁信任他?() A.钟繇 B.王朗 C.华歆 D.曹真(正确答案)

    题库 2022年9月11日
    210
  • 木兰诗的考题

    木兰诗的考题   【原文】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题库 2022年11月27日
    38
  • 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及表现手法解说

    表达技巧(也称表现手法)包括三个方面,即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注意表达技巧起到的作用,表达的内容和达到的效果。 (一)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1.抒情:(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

    题库 2022年11月23日
    50
  • 木兰诗互文修辞手法

    木兰诗互文修辞手法   《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民歌,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归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   木兰诗互文修辞手法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

    题库 2022年11月27日
    45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