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纮,字大纲”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李元纮,字大纲。早修谨,仕为雍州司户参军。时太平公主势震天下,百司顺望风指,尝与民竞碾硙,元纮还之民。长史窦怀贞大惊,趣改之,元纮大署判后曰:“南山可移,判不可摇也。”改好畤令,迁润州司马,以办治得名。开元初,为万年令,赋役称平,摧京兆少尹。诏决三辅渠,时权家皆旁渠立硙,筑堰争利,元纮敕吏尽毁之,分溉渠下田,民赖其恩。三迁吏部侍郎。会户部杨玚、白知慎坐支调失宜,贬刺史,帝求可代者,公卿多荐元纮。帝欲摧为尚书,宰相以资薄,乃为户部侍郎。条陈利害及政得失,帝才之,谓可丞辅。赐衣一称、绢二百匹。明年,遂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清水县男。
元纮当国,务峻涯检,抑奔竞,夸进者惮之。五月五日,宴武成殿,赐群臣袭衣,特以紫服、金鱼锡元纮及萧嵩,群臣无与比。是时,废京司职田,议者欲置屯田。元纮曰:“军国不同,中外异制,若人闲无役,地弃不垦,以闲手耕弃地,省馈运,实军粮,于是有屯田,其为益尚矣。今百官所废职田不一县,弗可聚也;百姓私田皆力自耕,不可取也。若置屯,即当公私相易,调发丁夫。调役则业废于家,免庸则赋阙于国,内地为屯,古未有也。恐得不补失,徒为烦费。”遂止。
后与杜暹不协,数辩争帝前,帝不怿,皆罢之,以元纮为曹州刺史,徒蒲州,引疾去。后以户部尚书致仕,复起为太子詹事。卒,赠太子少傅,谧曰文忠。
元纮再世宰相,有清节。其当国累年,未尝改治第宅,僮马敝弱,得封物给亲族。宋璟尝叹曰:“李公引宋遥之美,黜刘晃之贪,为国相,家无留储,虽季文子之德,何以加之!”
(选自《新唐书·李元纮传》,有删改)
【注】①硙(wèi):水磨。②涯检:极力约束。③职田:中国古代按官职品级授与官吏作为俸禄的土地。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同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长史窦怀贞大惊,趣改之 趣:意向
B.会户部杨玚、白知慎坐支调失宜 会:正好,恰巧
C.元纮敕吏尽毁之 敕:告诫,嘱咐
D.免庸则赋阙于国 阙:通“缺”,缺失,有损失
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体现李元纮关心百姓的一组是(3分)
①百司顺望风指,尝与民竞碾硙,元纮还之民
②改好畤令,迁润州司马,以办治得名
③元元纮敕吏尽毁之,分溉渠下田,民赖其恩
④帝求可代者,公卿多荐元纮
⑤特以紫服、金鱼锡元纮及萧嵩,群臣无与比
⑥百姓私田皆力自耕,不可取也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⑤⑥ D.③④⑤
6.下列各项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元纮年轻时端庄谨慎,在京兆少尹任上,他不屈服权贵,面对太平公主的权势,他无所畏惧,“南山可移,判不可摇也”足见其坚决的态度。
B.有人在废置京官的职田后想设置屯田,李元纮却认为军务与国政情况不同,内地与边境制度相异,如果在内地设置屯田,对国、对民没有益处。
C.李元纮为政能关心百姓生活,政绩卓著,得到了皇帝的赏识。他后来因与杜暹不和,两人多次在皇帝面前争辩,皇帝不高兴,两人都被罢官。
D.宋璟曾称赞李元纮,说他引荐宋遥这样的人才,罢免刘晃这样的贪官,做了国相,家里没有积蓄,即使季文子的德行,也不能超过他。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条陈利害及政得失,帝才之,谓可丞辅。(5分)
(2)其当国累年,未尝改治第宅,僮马敝弱,得封物赒给亲族。(5分)

参考答案:
4.A.【解析】趣:通“促”,催促。
5.B.【解析】②是写李元纮当官有政绩。④是写公卿推荐李元纮。⑤是写李元纮因功绩卓著被皇上嘉奖。
6.A.【解析】不畏惧太平公主不是在“京兆少尹”任上。
7.(1)(他)列举(事情的)利害及政事的得失,皇帝认为他有才能,认为能够担任宰相。(句前补主语“他”(李元紘)1分,“条陈”“才”“谓”每点1分,句意1分)
(2)李元纮执掌国事多年,不曾改修建造住宅,童仆与马匹疲弱,得到的封赏都用来接济亲族。(“当”“改治”“敝弱”“赒”每点1分,句意1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李元纮,字大纲。年轻时端庄谨慎,出任雍州司户参军。当时太平公主权势震慑天下,百官顺应迎合。她曾与百姓争夺水碾,李元纮判定还给百姓。长史窦怀贞大惊,催促他改判,李元纮在判状后面用大字写道:“南山可以移动,这个判状不可改变。”改任好畤令,升任润州司马,以善于治理闻名。开元初年,任万年令,赋役号称公平,升任京兆少尹。诏令疏通三辅渠,当时权贵之家都沿渠架设水碾,蓄水筑堰争夺利益,李元纮令官吏全部捣毁,分水灌溉渠旁田地,百姓受到恩惠。李元纮三次升任做了吏部侍郎。正值户部杨玚、白知慎因支出失当获罪,贬为刺史,皇帝寻求可以接替的人,公卿大多推荐李元纮。皇帝打算提拔他为尚书,宰相认为他资历浅薄,于是任户部侍郎。他列举利害及政事得失,皇帝认为他有才能,认为能够担任宰相,赐给他衣一套、绢二百匹。第二年,便授任李元纮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为清水县男。
李元纮执掌国事,致力于严厉约束,抑止追求名利,浮夸钻营的人害怕他。五月五日,皇帝在武成殿宴请群臣,赐给群臣衣裳,特别把紫服、金鱼袋赐李元纮及萧嵩,众大臣无人能比。此时,废置了京官的职田,议论者想要设置屯田。李元纮说:“军务与国政情况不同,内地与边境制度相异。如果百姓清闲没有劳役,地荒芜没有开垦,用剩余的劳动力耕种荒田,减少运输,充实军粮,于是设置屯田,它的益处很大。如今百官所废置的职田不在一个县,无法集中;百姓的私田都努力自耕,不能占取。如果设置屯田,就要公私相换,调发壮丁。调发劳役则家业荒废,减免租税则国赋欠缺,内地设置屯田,自古以来没有过。恐怕得不偿失,徒然烦扰百姓花费财钱。”于是停止。
后来李元纮与杜暹不和,两人几次在皇帝面前争辩,皇帝不高兴,都予以罢免,让李元纮任曹州刺史,后调任蒲州,李元纮因病辞职。后来在户部尚书任上退休,再次起用为太子詹事。去世,追赠太子少傅,谥号叫文忠。
李元纮担任两朝宰相,有清白节操,他执掌国事多年,不曾改修建造住宅,童仆与马匹疲弱,得到的封赏都用来接济亲族。宋璟曾经感叹说:“李公引荐宋遥这样的人才,罢免刘晃这样的贪官,做了国相,家里没有储蓄,即使季文子的德行,怎么能超过他!”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91377.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本课教学,是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的学习,学生非常好奇,但遇到困难如何消除畏难情绪,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有学习兴趣,达到思维兴奋点是组织教学的…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71
  • 文言文《瓮帽》译文

      瓮帽   《启颜录》   梁时有人,合家俱痴,遣其子向市买帽,谓曰:“吾闻帽拟盛头,汝为吾买帽,必须容得头者。”其子至市觅帽,市人以皂絁帽与之,见其叠而未开,谓无容头之理,不顾…

    古诗文 2022年11月10日
    138
  • “燕凤字子章,代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燕凤字子章,代人也。少好学,博综经史,明习阴阳谶纬。昭成素闻其名,使以礼致之,凤不应聘。及军围代,谓城人曰:“凤不来者,将屠之。”代人惧,遂送凤,昭成待以宾…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85
  • 清明日对酒

    朝代:宋代 作者:高翥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古诗文 2020年3月10日
    967
  • 文言文阅读试题训练:昼锦堂记附答案

    文言文阅读试题训练:昼锦堂记附答案   我辈作文,必几经删润①,而后文成。闻欧阳文忠作《昼锦堂记》,原稿首两句是:仕宦②至将相,富贵归故乡。再四改订,最后乃添两而字。作《醉翁亭记》…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84
  • 画地学书

    朝代:宋代 作者:欧阳修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然有声。修始在滁州…

    古诗文 2020年3月21日
    1.0K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