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选自《      》 由南北朝时期南朝       组织一批文人编写。(2分) 
2.解释加点的字(词)。(4分)
(1)陈太丘与友期行 (     (2) 去后乃至(  )
(3) 尊君在不(     (4) 太丘舍去(           )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分)

参考答案
1、(2分)《世说新语》 刘义庆
2、(4分)(1)约定   (2)才      (3)通“否 ”,表否定  (4)离开
3、(2分)有人感到很惭愧,下车拉元方,元方走进自己家的大门,也不回头看。
4、(2分)为人处事,待人接物要讲究诚信、礼貌,只有这样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二: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1)与友期行(          )              (2)去后乃至(         )
(3)相委而去(          )              (4)下车引文(         )
2.“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何不同?(3分)
  君:              
  尊君:                 
  家君:                 
3.“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语句回答)(1分)                                          
4.通过读文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2分)                                              
5.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2分)     

参考答案:
1.(4分)(1)约定  (2)才  (3)丢下、舍弃  (4)拉
2.(3分)君:对对方的敬称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谦词。
3.(1分)“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或:言而无信,待人无礼。
4.(2分)聪明、机智的孩子。评价略,言之有理即可。
5.(2分)为人处理,待人接物要讲究诚信、礼貌,只有这样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言之有理即可,答案不求统一) 

参考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赏析
《陈太丘与友期》这一章出自刘义庆编写的《世说新语》,记述了陈元方与来客对话时的场景,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同时赞扬了陈元方维护父亲尊严的责任感和无畏精神。
《陈太丘与友期》全文仅有103个字,却叙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关于守信与不守信的一场辩论),刻画了三个有鲜明个性的人物,说明了为人处世,应该讲礼守信的道理。如此有限的文字,却包含了这样丰富的内容,真可谓言简意赎了。如果不是在语言的精炼上造诣高深,要做到这一点是很难的。
《陈太丘与友期》的精炼语言,体现在文章的始终。一开头,文章以“期行”、“期日中”、“不至”、“舍去” 、“乃至” 等几个关键词语,把事情、时间、起因交代得清清楚楚,而且,在这些交代中,还把两个不同的人物形象(一个守信,一个不守信)一下子推到了读者面前。
文章的结尾,虽只客寥数语,但却字字生辉。“惭”、“下"、“引”三个动词,把友人知错欲改的心态及行为刻画得入木三分。对元方鄙弃“无信”的那股倔强劲儿,也用“人门,不顾”四个字,描绘得维妙维肖。就在最能体现文章中心思想的第二层 (子斥友人)中,尽管作者用了比开头和结尾要多得多的笔墨,但文字仍然十分精炼。单就叙述的句子来说,在叙述友人问元方时,由“问”到“怒”,感情急剧变化,充分表现了友人那粗鲁无礼的性格。而在叙述元方批驳友人的怒斥时,则选用语气平和的“答曰”、“曰”这类词,这对表现元方不惧怕友人的怒斥、知书达理、善于应对的性格,起到了绝好的作用。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92155.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郑子家告赵宣子》文言文鉴赏

    《郑子家告赵宣子》文言文鉴赏   《郑子家告赵宣子》讲的是郑晋外交斗争的一个回合。郑国处于晋楚两强之间,对于近邻的晋国要侍奉,可对于远一些的楚国也要朝拜,这还未计尚须在齐秦的周旋,…

    古诗文 2022年12月1日
    39
  • 卷一百十二  ◎内制口宣一百二十二首

      【赐大辽贺兴龙节人使雄州回程御筵口宣(元?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有敕。卿等聘事既成,归途尚邈。属此冰霜之候,眷言来往之勤。宜锡燕私,少纾行役。   【赐大辽贺正旦使副春幡…

    古诗文 2022年10月10日
    59
  • 喜迁莺令(西湖)

    朝代:宋代 作者:周端臣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青嶂绕,翠堤斜。晴绮散馀霞。一湖春水碧无瑕。可惜画船遮。燕交飞,莺对语。风软香尘凝路。一年春事又杨花。诗酒□韶华。

    古诗文 2020年5月27日
    620
  • 《问说》文言文及注解

    《问说》文言文及注解   《问说》无论在命题,立意,论证方法或语言风格上,都可以看出有模仿韩愈《师说》的痕迹。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问说》文言文及注解,希望对你有帮助!   问说   …

    古诗文 2022年12月1日
    41
  • 济阴贾人

      【文言文】   济阴①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②之上,号焉③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上之上者也,能救我,予尔百金!”   渔者载…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77
  •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注释(1)常记:时常记起。“难忘”的意思。 (2)溪亭:临水的亭台。 (3)日暮:黄昏时候。 …

    古诗文 2022年5月24日
    142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