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琚,怀州河内人。少孤,敏悟有才略”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王琚,怀州河内人。少孤,敏悟有才略,明天文象纬。时年甫冠,见驸马都尉王同皎,同皎器之。会谋刺武三思,琚义其为,即与周璟、张仲之等共计。事泄亡命,佣于扬州富商家,识非庸人,以女妻之,厚给以赀,琚亦赖以济。睿宗立,琚自言本末,主人厚赍使还长安。玄宗为太子,间游猎韦、杜间,怠休树下,琚以儒服见,且请过家,太子许之。至所庐,乃萧然窭陋。坐久,杀牛进酒殊丰厚,太子骇异。自是每到韦、杜,辄止其庐。
琚补诸暨县主簿,过谢东宫。至廷中,徐行高视,侍卫何止曰:“太子在!”琚怒曰:“在外惟闻太平公主,不闻有太子。太子本有功于社稷,孝于君亲,安得此声?”太子遽召见,琚曰:“韦氏躬行弑逆,天下动摇,人思李氏,故殿下取之易也。今天下已定,太平专思立功,左右大臣多为其用,天子以元妹,能忍其过,臣窃为殿下寒心。”太子命坐,且泣曰:“计将安便?”琚曰:“昔汉盖主供养昭帝,其后与上官桀谋杀霍光,不及天子,而帝犹以大义去之。今太子功定天下,公主乃敢妄图,大臣树党,有废立意。太子诚召张说、刘幽求、郭元振等计之,忧可纾也。”太子曰:“先生何以自隐而日与寡人游?”琚曰:“臣善丹沙,且工谐隐,愿比优人。”太子喜,恨相知晚。翌日授詹事府司直、内供奉,兼崇文学士。日以诸王及姜皎等入侍,独琚常豫秘谋。不逾月,迁太子舍人,兼谏议大夫。太子受内禅,擢中书侍郎。
帝于琚眷委特异,豫大政事,时号“内宰相”,每见阁中,视日薄乃得出。遇休日,使者至第召之,而皇后亦使尚宫劳琚母,赐赉接足。琚自以立勋,至天宝时为旧臣,性豪侈,受馈遗至数百万,侍儿数十,宝帐备具,阖门三百口。既失志,稍自放,不能遵法度。每徙官,车马数里不绝,从宾客女伎驰弋。右相李林甫恨琚恃功使气,欲除之,使人劾发琚宿赃,削封阶,贬江华员外司马。又使罗希奭深按其罪,琚惧,仰药,未及死,希奭缢之。时人哀其无罪。
始,琚为中书侍郎,母居洛阳,来京师,让琚曰:“尔家上世皆州县职,今汝无攻城野战劳,以诌佞取容,海内切齿,吾恐汝家坟墓无人复扫除也。”琚卒不免。宝应元年,赠太子少保。                                
(节选自《新唐书》卷一百三十四)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琚义其为       义:以……为义         B. 侍卫何止曰        何:呵斥
C. 太子喜,恨相知晚    恨:遗憾          D. 从宾客女伎驰弋    从:跟从
5. 以下句子中全部表现王琚“敏悟有才略”的一组是(  )
①至廷中,徐行高视  ②独琚常豫秘谋    ③太子喜,恨相知晚  ④琚惧,仰药,未及死,希奭缢之    ⑤太子本有功于社稷,孝于君亲,安得此声?  ⑥太子诚召张说、刘幽求、郭元振等计之,忧可纾也
A. ①②⑤    B. ②⑤⑥    C.③④⑤    D.①②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琚年轻时被权贵赏识,和周璟、张仲之密谋刺杀武三思,事情泄露后假扮成佣人躲在一个富商家,后来富商给予他很多帮助。
B.王琚回长安后,和当时还是太子的玄宗交往甚密,每次到韦、杜间游猎,都会住在他家。
C. 后太平公主谋逆,王琚劝太子先事诛之,荐张说、刘幽求、郭元振等与决议。玄宗继位后,提拔为中书侍郎,备受玄宗信任,时号“内宰相”。
D.晚年的王琚自恃功高,生活极尽奢侈,他的母亲之前曾经对他有所劝诫,但他没有放在心上,最终被权相李林甫倾轧缢死。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①事泄亡命,佣于扬州富商家,识非庸人,以女妻之,厚给以赀,琚亦赖以济。
②帝于琚眷委特异,豫大政事,时号“内宰相”,每见阁中,视日薄乃得出。            
 
参考答案:
4.D  从:使……跟从
5.B  ①显示他气度不凡③表现太子对他的器重 ④表现他对政治迫害的无奈
6.B  原文有“自是”。
7.①事情泄露逃亡,在扬州一个富商家当佣人,(富商)认为(王琚)绝不是一般人,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并给了他丰厚的嫁妆/财货,王琚也能依靠这些来补充生活所需。
②皇帝对王琚特别眷顾,(让他)参与重大政事,当时号称“内宰相”,每次在内阁被召见,看到太阳落山才能够出来。
 
参考译文
王琚,是怀州河内人。年少时成为孤儿,聪明而且有才干谋略,明晓天文星象之学。刚刚成年时,见到驸马都尉王同皎,王同皎非常器重他。谋划刺杀武三思,王琚认为他的做法是符合正义的,就和周璟、张仲之等人共同谋划。事情泄露逃亡,在扬州一个富商家当佣人,(富商)认为(王琚)绝不是一般人,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并给了他丰厚的嫁妆/财货,王琚也能依靠这些来补充生活所需。唐睿宗登基,王琚自己把谋刺武三思的事情告诉了富商,主人又给他丰厚的资助,让他回到长安。当时唐玄宗还是太子,在韦、杜之间微服游猎,累了在树下休息,王琚穿着儒生的服装来见,而且请太子到他家里,太子答应了。到了王琚所住草庐,(草庐)贫穷简陋。坐了很长时间,王琚进献异常丰盛的酒肉,太子也很惊异。从此,每次到韦、杜,就会在他的草庐停留。
王琚补诸暨县主簿之缺,到东宫感谢太子。到了宫中,慢慢地走并且抬头仰视,侍卫大声呵斥阻止他说:“太子就在这里!”王琚怒气冲冲地说:“在外只听说有太平公主,没有听说有太子。太子原本对国家有功,对君主孝敬,怎么会有这种名声?”太子马上召见了他,王琚说:“韦氏亲身实行谋逆之事,天下为之动摇,百姓思念李氏,所以您取得天下是非常容易的。现在天下已定,太平公主只想建立功勋,身边的大臣都被她所用,皇上因为她是自己的妹妹,能够忍让她的过错,臣私下里为您感到寒心。”太子让他坐下,而且抽泣着说:“应该怎样谋划呢?”王琚说:“过去汉代盖长公主供养汉昭帝,后来却和上官桀谋杀霍光,虽然没有涉及天子,但是昭帝仍然从天下大义出发逼死盖长公主。现在太子功盖天下,太平公主却敢图谋不轨,结党营私,有废立皇帝的打算。太子如果真的召集张说、刘幽求、郭元振等人共同谋划,您的担忧就可以化解。”太子说:“先生有什么能够隐匿身份并且每天和我交游的(技艺)呢?(注:参考《旧唐书》相关段落翻译)”王琚说:“我擅长炼丹,而且精通玩笑谜语,可以比肩倡优。”太子非常高兴,遗憾相知太晚。第二天就授予王琚詹事府司直、内供奉,兼崇文学士的职务。每天和诸王以及姜皎等人入宫侍奉太子,只有王琚常常参与密谋。不到一个月,升为太子舍人,兼谏议大夫。太子接受禅位之后,又提拔为中书侍郎。
皇帝对王琚特别眷顾,(让他)参与重大政事,当时号称“内宰相”,每次在内阁被召见,看到太阳落山才能够出来。遇到休息日,皇帝也会派使者到王琚府第召见他。而皇后也派遣女官慰劳王琚母亲,赏赐的物品不计其数。王琚自认为立下功勋,到天宝年间已经成为老臣,性格豪放奢侈,接受馈赠达到数百万钱,侍儿有数十人,宝帐全都有,全家上下三百口人。失去宠信之后,慢慢放纵自己,不能遵守法度。每次换地方当官,车马绵延数里不断绝,让门客侍女跟从驰射。右相李林甫恨王琚倚仗功劳恣逞意气,想要除掉他,就让人弹劾说发现王琚过去的赃款,削去他的封号官阶,贬为江华员外司马。又让罗希奭深入调查他的罪过,王琚害怕,喝下毒药,没等到死,罗希奭就把他勒死了。当时的人都哀叹他没有罪过。
起初,王琚担任中书侍郎的时候,他的母亲住在洛阳,来到京城,责备王琚说:“你家上代都是做州官县官的,现在你没有攻城野战的功劳,凭巧言谄媚取悦皇上,海内之士都切齿痛恨,我怕你家坟墓没有人再清扫了。”王琚最终没有免于被杀。宝应元年,赠给他太子太保封号。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92280.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千里之外,中秋思乡的诗句

    在千里之外,共沐同一月关,这大概就是中秋我想你的方式。古人也常常在外,吟咏出“千里共婵娟”的感叹,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欣赏吧。 1.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中秋月》 …

    古诗文 2023年2月18日
    18
  • 《赠刘景文》原文及注释译文

      《赠刘景文》   作者:宋朝苏轼   荷尽⑴已无擎雨盖⑵,菊残⑶犹有傲霜⑷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⑸,正是橙黄橘绿时⑹。   注释   ⑴荷尽:荷花枯萎。   ⑵擎雨盖:托住雨…

    古诗文 2022年5月22日
    583
  • “周颙,字彦伦,晋左光禄大夫顗七世孙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周颙,字彦伦,晋左光禄大夫顗七世孙也。颙少为族祖朗所知。解褐海陵国侍郎。益州刺史萧惠开赏异颙,携入蜀,为厉锋将军,带肥乡、成都二县令。转惠开辅国府参军,仍为府主簿。常谓惠开性太险峻…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54
  • 《常羊学射》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常羊学射》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原文】   常羊学射于①屠龙子朱。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②乎?楚王田③于云梦④,使⑤虞人⑥起⑦禽而射之,禽发⑧,鹿出于王左,麋交⑨于王右。王引…

    古诗文 2022年11月28日
    63
  • 文言文高效背诵的五个法

    文言文高效背诵的五个法   (法)一、化整为零法。   把一篇文言文当作一个整体去笼统地读,这便像“囫囵吞枣”,应把这个整体分析成若干意义段落进行分段熟读才好。   [析]一篇课文…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40
  • 有关于宋史文言文的原文和译文

      原文:   罗点字春伯,抚州崇仁人。六岁能文。登淳熙二年进士第,授定江节度推官。累迁校书郎兼国史院编修官。岁旱,诏求言,点上封事,谓:“今时奸谀日甚,议论凡陋。此风不革,陛下虽…

    古诗文 2022年11月6日
    38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