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文言文《曹刿论战》教后记

初三语文文言文《曹刿论战》教后记

  一、以往的文言文教学存在两种偏向:

  一是逐字逐句地串讲,课堂气氛沉闷、索然无味,教学效果事倍功半;

  二是全篇感悟,从整体意会,轻基础知识的落实,学生没有积累文言文知识。文言文教学最容易走入“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的误区,其结果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因为课堂缺少探索和研究,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知识掌握势必不牢。文言文教学同样应倡导自读——质疑——讨论—创新,强调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课文,发现问题,然后通过师生互动,相互讨论,最后解决问题。教师不必顾虑这样组织教学会影响教学进度,也不要担心自己准备的知识没有全部传授给学生,关键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在课堂中得以充分的发挥,学生的能力是否在课堂中得到培养和提高。自读、质疑的过程是学生探索、研究的过程,讨论的过程是使探索、研究形成结论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才能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 课堂框架描述:带着这样的思考,在教学中我做了如下的设计:

  1、第一环节:从“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导入,揭示课题。

  2、第二环节: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纠正字音、注意停顿、不读破句;学生自译课文。

  3、第三环节:思想内容分析,不懂之处提出疑问,特别是人物的分析,需要自己理解之处。

  4、第四环节:拓展长勺之战的战争场面,听“十面埋伏”的名曲,学写古战场的描写。

  三、案例分析:

  第一环节:从“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导入,揭示课题。选文是名篇佳作,让人文情感走进文言课堂。文言文教学不能仅停留在字词句的解释上,文言文也要上出人文情感,让学生浸润在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滋养中,情感上产生共鸣。学生会对“长勺之战”是怎么取胜的?较感兴趣,会深入地钻研教材,挖掘本文的人文内涵,特别是对题目为什么不改成“长勺之战”等,发生疑问,探究教材的可研究价值。

  第二环节:朗读课文、纠正字音、注意停顿、不读破句,学生自译课文。意在扎扎实实地进行文言文教学。这里说的字词句,主要是指文言文中与现代汉语意义、用法不同的实词,文言虚词,以及文言句子的特殊形式。教学的重心放在翻译课文上,字词句的学习就会湮没在整个翻译过程及译文中,学生对它们的印象就必然不深。因为学生没有掌握基本的“建筑材料”(词语)和“建筑方式”(句式),当然谈不上知识的迁移。再说,也没必要去整篇翻译,逐字逐句去讲解、翻译,只会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讲到九霄云外去。当然,配合教学需要的必不可少的翻译还是要做的。

  第三环节:思想内容分析,不懂之处提出疑问,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文言语言素材,在前一阶段的熟读背诵中,也大致对文言内容有了一点了解。或许此时,他们更想了解文言阅读的规律,此时,正是对学生进行文言语法等教学的好时机。适当的讲解、典型文言语言现象的剖析,都应该在这个阶段完成,因此,语译、讲解应该成为这一阶段重要的教学方法。

  第四环节:拓展长勺之战的战争场面,听“十面埋伏”的名曲,学写古战场的描写。充分运用自己的理解去研读课文,用自身的体验和感情去解读作品,对作品的不确定的“空白”处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和探索,多角度的观察,更新途径重新审视,注重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去发现,发现知识,发现感受,乃至发现自己。这时他们的关注点从对语言知识的转向存在于作品本身的艺术与美学价值。能够到达这个阶段,那么,学生的文言能力应该是基本形成了。对于“鉴赏层”的,就应该避免逐词逐句的串讲、翻译,立足于整体的欣赏和把握。课后拓展:除了课堂教学上要注意,语文教师还要充分发挥日常作业、作文、课外阅读指导、兴趣小组或讲座等活动的作用,有计划地综合运用,让它们围绕课堂知识讲授的中心,在思想和认识上作进一步的巩固和深化。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发现文言文的博大精深,激励学生继承与发扬古代文化精粹。

  四、反思本节课运用了合作研讨的教学法设计教学,强调学生在合作中发现和探究,使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和谐、自由、活泼的学习情境,学生在自主的空间里,自由奔放地想象、思维和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感悟知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精神和创新意识。将创新教材、创新教法与创新的课堂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94133.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旧唐书后妃列传的原文及译文赏析

      高祖太穆皇后窦氏,京兆始平人,隋定州总管、神武公毅之女也。后母,周武帝姊襄阳长公主。后生而发垂过颈,三岁与身齐。读《女诫》、《列女》等传,一过辄不忘。周武帝特爱重之,养于宫中,…

    古诗文 2022年11月8日
    66
  • 送东阳马生序文言文资料

    送东阳马生序文言文资料   一、 文学常识。   1、宋濂,字,号,朝人。有《宋学士文集》。   2、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之别。本文是一篇赠序。赠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82…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105
  • “芳字八行清露重,珠笺一片碧云轻。”的意思鉴赏

    “芳字八行清露重,珠笺一片碧云轻。”这两句逸句是说,我二人相距遥远,思念殊深,今收到的这信笺虽然如彩云那样轻微,但是用秀丽的字迹写在纸上的情意,重如清晨的露…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70
  • 写鼎湖山的诗词大全

    鼎湖山,在肇庆市东北18公里,包括鼎湖、三宝、凤来、鸡笼、伏虎、青狮等10多个山峰。最高峰鸡笼山海拔约1000米。层峦迭嶂,为岭南四大名山之一。山顶湖泊,本名顶湖,民间传说黄帝曾铸…

    古诗文 2022年9月10日
    155
  • 高中文言文名句积累

    高中文言文名句积累   导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高中文言文名句你记住多少?下面是由小编为你整理的高中文言文名句积累,欢迎大家阅读。   1、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70
  • 《牡丹》

    陈与义 一自胡尘入汉关, 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龙钟客, 独立东风看牡丹。 此诗为陈与义咏物怀乡的名篇。读到此诗,自然很容易想起唐代岑参的怀乡诗《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

    古诗文 2022年9月11日
    229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