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阅读答案及翻译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C    )
   A. 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B. 万钟于我何焉                        加:虚报
   C. 为身死而不受                    乡:通“向”,从前
   D. 所识穷乏者我与                  得:得到
9.下列各组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A. 所欲有甚生者                        三顾臣草庐之中
   B. 今为妻妾奉为之                  受任于败军
   C. 由是则可辟患而有不为也          先帝不臣卑鄙
   D. 呼尔与之                            由是则生有不用也
10.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 甲文段选自课文《鱼我所欲也》,出自《孟子·告子上》,《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乙文段选自课文《出师表》,作者诸葛亮。
   B. 甲文段中作者认为当面临生死抉择时,“义”比“生”更重要。乙文段中作者简要讲述自己的生平,意在追叙先帝的知遇之恩。
   C. 两文段的语言特色各有不同:甲文段行文气势充沛,雄辩滔滔;乙文段质朴恳切,感人肺腑。
   D. 甲文的中心论点是“舍生而取义者也”,乙文段可以作为一个事实论据来证明这个论点。两文段都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
11.把卷Ⅰ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3分)
(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3分)

参考答案
 8.C         9.B         10.D
11.(6分,每小题3分)
(1)不仅仅是贤能的人有这样的想法,人人都有,只是贤能的人不丢掉了。
(评分要点:“独”、“是”答对各给1分,句子基本正确给1分)
(2)我乱世中维持生存、保全性命,不希望在诸侯中美名远扬。
(评分要点:“于”、“苟”答对各给1分,句子基本正确给1分) 

参考译文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胜过生命的,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一切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又有什么手段不可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只不过是贤人能够不丢掉罢了。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94388.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苏 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于神宗熙宁四年(1071)到七年在杭州任通判期间,曾写了大量咏西湖景物的诗。这是最脍炙人口的一首…

    古诗文 2022年9月11日
    51
  • “为问翠钗钗上凤,不知香颈为谁回。”的意思及全诗鉴赏

    “为问翠钗钗上凤,不知香颈为谁回。”这两句写这位女子晨妆既毕,顾影自怜,对其前途和归宿,感到十分茫然。写情细腻、传神。 出自李商隐《蝶三首》 【其一】 初来…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122
  • 《宋史·康保裔传》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康保裔,河南洛阳人。祖志忠,讨王都战没。父再遇,从太祖征李筠,又死于兵。保裔在周屡立战功,及再遇阵没,诏以保裔代父职,从石守信破泽州,又从诸将破契丹于石岭关,领登州剌史。寻知代州,…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62
  •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注释】 元夜:农历正月十五日夜,即元宵夜。自唐代开始于元…

    古诗文 2022年9月11日
    86
  • “二月黄鹂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二月黄鹂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这两句是说,早春二月,上林苑中黄鹂成群地飞鸣追逐,悦耳动听;紫禁城中充满春意,拂晓时分,在树木葱茏之中,洒下一片淡淡的春…

    古诗文 2022年11月22日
    48
  • “赵达,河南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赵达,河南人也。少从汉侍中单甫受学,用思精密。谓东南有王者气,可以避难,故脱身渡江。治九宫一算之术,究其微旨,是以能应机立成,对问若神,至计飞蝗,射隐伏,无不中效。或难达曰:&ld…

    古诗文 2022年11月23日
    44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