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告子下》“丹之治水也愈于禹。”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解读

白圭曰:“丹之治水①也愈于禹。”
孟子曰:“子过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②。今吾子以邻国为壑。水逆行谓之洚水。洚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恶也。吾子过矣。”
(选自《孟子·告子下》)
【注】①丹之治水:白圭,名丹,字圭,战国时水利专家,其治水主要在于筑堤塞穴。②壑:本义为沟壑,这里扩大指受水处。
1.白圭治水与大禹治水两者有何不同?(2分)                
2.简要分析材料中所体现出的孟子的有关思想。(3分)
参考答案
1.白圭治水筑堤塞穴,让水流入邻国;大禹治水顺应水性,让水流入四海。(2分。每点1分,意思接近也可给分。如只回答“以四海为壑”“以邻国为壑”的,总给1分)
2.①民本思想。(1分,答“以人为本”“以百姓利益为本”也可给分)②孟子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认为统治者的德行很重要,所以孟子肯定大禹将水导入四海,于人无害且造福人民的做法,而否定白圭将水堵塞之后流向邻国从而嫁祸于人,损人利己的做法。(2分,分配给两个点,正面和反面。如果是只答出“孟子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认为统治者的德行很重要,”是从正面讲的,给1分) (共3分)

【注释】
①丹之治水:白圭治水的方法,据《韩非子·喻老篇》记载,主要在于筑堤塞穴,所以孟子要指责他“以邻国为壑”。②壑(he):本义为沟壑, 这里扩大指受水处。③洚(jiang):大水泛滥。

【参考译文】
白圭说:“我治理水比大禹还强。”孟子说:“你错了。大禹治理水患,是顺着水的本性而疏导,所以使水流注于四海。如今你却使水流到邻近的国家去。水逆流而行叫做洚水--洚水就是洪水——是仁慈的人厌恶的。你错了。”

【读解】
从方法上说,大禹治水顺应水性,重在疏导;白圭治水却高筑堤防,重在堵塞。
从效果上说,大禹最终将水导入四海,而白圭却把水堵塞后流向邻国。导入四海造福人民而于人无害,流向邻国则是损人利己,仁者厌恶的行为。
所以孟子一再说:“你错了。”并不承认白圭治水有什么了不起,更不用说超过大禹了。
从白圭治水“以邻国为壑”联想到我们生活中“以邻为壑”的现象,那可真是比比皆是,举不胜举的了。比如说,一个普遍现象是,自己家里装修得非常豪华舒适,干净得一尘不染,但却把垃圾桶垃圾袋放在与邻居共用的楼道里;自己家里的花岗石地面或木地板或纯羊毛地毯要保持清洁,却把一家人乃至客人的臭鞋子都堆在门外楼道上摆展览,让上上下下的邻居都在鞋阵中捂鼻而行。这只是最为常见最为普遍的生活小事,至于那商家之间的竞争,同事之间的勾心斗角,政治斗争中的你死我活,“以邻为壑”的手段更是无所不用其极。总而言之就是一种损人利己,嫁祸于人的行为。
当然,你知道“以邻为壑”,人家也同样知道“以邻为壑”,结果是人人都成了“邻”,成了“壑”,到时候,也就没有一处干净,没有一处不受灾害了。由此看来,“以邻为壑”的最终结果是害人害己。所以,还是收起这种“仁人所恶”的“以邻为壑”手段,“以邻为友”,大家和睦相处,互相帮助的好。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94621.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蛇衔草

    版本一 原文:

    古诗文 2022年5月19日
    292
  • “春欲暮,残絮尽,柳条空”全词翻译赏析

    “春欲暮,残絮尽,柳条空”出自五代十国时期词人欧阳炯《献衷心·见好花颜色》 献衷心 见好花颜色,争笑东风,双脸上,晚妆同。闭小楼深阁,春景重重…

    古诗文 2022年11月20日
    39
  •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的意思:焚烧的纸灰像白色的蝴蝶到处飞舞,凄惨地哭泣,如同杜鹃鸟哀啼时要吐出血来一般。 出自高翥《清明日对酒》 南北山头多墓…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63
  • “盛应期,字思徵,吴江人”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盛应期,字思徵,吴江人。弘治六年进士。授都水主事,出辖济宁诸闸。太监李广家人市私盐至济,畏应期,投盐水中去。会南京进贡内官诬应期阻荐新船,广从中构逮应期及主事范璋下诏狱。璋管卫河,…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46
  • 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比较阅读苏轼两篇作品,完成3-7题。(10分)   [甲]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洒问青天。不知天上…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32
  • 《叶公好龙》原文翻译及赏析

      叶公好龙   两汉:刘向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34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