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经·忠疑》“夫毁誉是非不可定矣”阅读答案及翻译

夫毁誉是非不可定矣。以汉高之略而陈平之谋,毁之则疏,誉之则亲。以文帝之明而魏尚之忠,绳之以法则为罪,施之以德则为功。知世之听者多有所尤。多有所尤,所听必悖矣。何以知其然耶?
《吕氏春秋》云:邾①之故,为甲裳以帛,公息忌谓邾之君曰:“不若以组。”邾君曰:“善!”下令,令官为甲必以组。公息忌因令其家皆为组。人有伤之者曰:“公息忌所以欲用组者,其家为甲裳多以组也。”邾君不悦,于是乎止,无以组。邾君有所尤也。邾之故为甲以组而便也,公息忌虽多为组何伤?以组不便,公息忌虽无以为组亦何益?为组与不为组,不足以累公息忌之说也。凡听言不可不察。
乐羊为魏将而攻中山,其子在中山,中山之君烹其子而遗之羹,乐羊尽啜之。文侯曰:“乐羊以我故,食其子之肉。”堵师赞曰:“其子且食之,其谁不食?”乐羊罢中山,文侯赏其功而疑其心。
事之情一也,所以观者异耳。从城上视牛如羊,视羊如豚,所居高也。窥面于盘水则圆,于杯则亏,面形不变,其故有所圆有所亏者,所自窥之异也。今吾虽欲正身而待物,庸讵知世之所自窥我者乎?是知天下是非无所定也。世各是其所是,非其所非。今吾欲择是而居之,择非而去之,不知世之所是非者,孰是孰非哉?
夫忘家殉国,则以为“不怀其亲,安能爱君?”卫公子开方、吴起、乐羊三人是也。若私其亲,则曰“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桴鼓则忘其身”。穰苴杀庄贾是也。故《传》曰:“欲加之罪,能无辞乎?”审是非者,则事情得也。                             
(节选自《反经·忠疑》)
【注】①邾,古国名。
8.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毁之则疏,誉之则亲        毁:破坏
B.多有所尤,所听必悖矣      悖:谬误
C.人有伤之者曰              伤:中伤
D.不足以累公息忌之说也      累:妨碍
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何以知其然耶            其谁不食
B.为甲裳以帛              乐羊以我故
C.不若以组                若私其亲
D.于杯则亏                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
10.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令官为甲必以组      (邾君)命有关的官吏制作甲裳一定要用丝带连缀
B.窥面于盘水则圆       在盘子里放上水,看自己的面影,(面部)就是圆形完整的
C.所自窥之异也         自己能看出水中面影的区别罢了
D.临军约束则忘其亲     指挥军队时就该忘掉自己的父母
11.下列诗句阐释的哲理和作者的观点“事之情一也,所以观者异耳”接近的一项是(3分)
A.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B.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D.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2.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6分)
①绳之以法则为罪,施之以德则为功。  ②世各是其所是,非其所非。
13.本文对“听言”有怎样的看法?请结合文本,选择其中的一点谈谈给你的启示。(6分)

参考答案
8.(3分) A   
9.(3分)D   
10.(3分) C  
11.(3分) A
12.(6分)
①当魏尚被绳之以法时,(他)便成为罪人;当(魏尚)被法外施恩时,(他)又成了功臣。
②世上的人(都各有自己的是非标准),符合自己标准的就认为是对的,不符合自己标准的就认为是不对的。
【评分参考】每句各3分。第①句“为罪”“施之以德”“为功”为赋分要点(“绳之以法”可不译);第②句“是其所是”“非其所非”为赋分要点,译出一点给2分,两点给3分。
13.(6分)
   【答案示例】作者认为“听言不可不察”,听别人讲的话,要仔细思考辨别。邾国国君听了别人中伤公息忌的一番话,不去思考公息忌的建议对国家是否有利,就下令废止,这样盲目的“听言”只会让自己做出错误的判断,于事无补。所以我们在聆听别人意见时一定要冷静分析,认真思考,汲取其中正确的、有益的部分,不要受其中错误的部分影响。
【评分参考】本题6分。本文对“听言”的看法2分,“启示”2分,结合文本分析2分。对“听言”的看法,能从文中找到依据即可。

参考译文
毁谤和赞誉,肯定与否定,不可能有一个固定标准。以汉高祖刘邦那样雄才大略,汉丞相陈平那样足智多谋,当有人毁谤陈平时,汉高祖就疏远了陈平;而当有人赞誉陈平时,汉高祖则又(重新)亲近了陈平。以汉文帝那样的英明,魏尚那样的忠诚,当魏尚被绳之以法时,(他)便成为罪人;当(魏尚)被法外施恩时,(他)又成了功臣。由此可知,听别人汇报情况,往往会判断失误;判断多有失误,结论必然违背常理。怎么能明白这一道理呢?
《吕氏春秋》中说:邾国的习俗,制作铠甲,使用丝帛连缀。公息忌对邾国国君说:“不如改用丝带连缀。”国君说:“好!”于是下令,制作铠甲必须使用丝带连缀。公息忌因此下令让自己家人都去织丝带。有人在国君面前中伤他说:“公息忌之所以建议用丝带,是因为他家编织丝带。”邾国国君听了很不高兴,于是就下令禁止,不再用丝带连缀铠甲。邾国国君的判断是有错误的。如果邾国过去制作铠甲用丝带连缀很方便,公息忌家即使编织再多丝带又有什么妨碍呢?如果邾国用丝带制作铠甲不方便,公息忌家即使不编织丝带又有什么好处呢?公息忌家编织丝带还是不编织丝带,都不足以妨碍对公息忌所提出的建议的评价。所以凡是听别人的话,不能不仔细思考辨别。
乐羊被任命为魏国大将,率军攻打中山国。而他的儿子在中山国。中山国君把他儿子煮了做成羹汤送给乐羊,乐羊一口气把羹汤全喝光了。魏文侯(知道后)说:“乐羊为了我的缘故,吃自己儿子的肉。”堵师赞却说:“连自己儿子都吃的人,又有谁的肉他不敢吃呢?”乐羊灭掉中山国后,魏文侯虽然奖赏了他,却(从此)怀疑他心肠残忍。
事情是一样的,站在不同的角度,就会得出不同的看法。从城上往城下看,往往把牛看成是羊,把羊看成是猪。这是由于所站的太高的缘故。在盘子里放上水,看自己的面影,面部就是圆形完整的;拿一杯水当镜子照自己的脸,看到的脸可能就是不完整的。脸形并没有变化,但照出来有时圆,有时又不完整的缘故,是照的工具不同。如今,我想要端正自身来接人待物,可怎么能知道世上的人是站在什么角度来看待我的呢?由此可知,天下的是与非本来就没有固定的标准。世上的人都各有自己的是非标准,符合自己标准的就认为是对的,不符合自己标准的就认为是不对的。如今我想要选择正确的一面来立身行事,摒弃错误的一面,可是不知道世人的是非标准和我的是非标准,到底哪个是对的,哪个是错的。
如果忘记小家而不惜一切为国家,那么就会被认为“不能关心自己的亲人,还怎么能爱国君呢?”卫国的公子开方、吴起和乐羊这三个人都有这种经历。假如不愿离开亲人,那么又会有人说:“大将从接受任命那天起,就应该忘记自己的亲人;从到军中担负指挥责任那一天起,就该忘记自己的父母;从拿起鼓槌,敲响战鼓那一天起,就要舍生忘死投入战斗。司马穰苴就是以这个理由杀掉庄贾的。所以《左传》称:“如果想要治罪,还怕找不到合适的罪名吗?”要判断是与非,看看上面的这些事例就全明白了。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95976.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七步诗的文言文翻译

      七步诗是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曹植的一首诗。下面是小编想跟大家分享的七步诗的文言文翻译,欢迎大家浏览。   七步诗的文言文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83
  • 书洛阳名园记后

    朝代:宋代 作者:李格非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洛阳处天下之中,挟崤渑之阻,当秦陇之襟喉,而赵魏之走集,盖四方必争之地也。天下当无事则已,有事,则洛阳先受兵。予故尝曰:“洛阳之…

    古诗文 2020年3月6日
    601
  • 《异宝》

    原文: 选自《吕氏春秋》 古之人非无宝也,其所宝者异也。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①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②。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

    古诗文 2022年5月15日
    158
  • “董家庄佃户丁锦,生一子曰二牛”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董家庄佃户丁锦,生一子曰二牛。又一女赘曹宁为婿,相助工作,甚相得也。二牛生一子曰三宝。女亦生一女,因住母家,遂联名曰四宝。其生也同年同月,差数日耳。姑嫂互相抱携,互相乳哺,襁褓中已…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79
  • 中考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陷入邪说)危险。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译文:田间的小路交错相…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85
  • 金缕曲(二首)

    朝代:清代 作者:顾贞观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寄吴汉槎宁古塔,以词代书。丙辰冬,寓京师千佛寺,冰雪中作。 季子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哪堪回首?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记…

    古诗文 2020年3月23日
    68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