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记承天寺夜游》柳宗元《小石潭记》阅读答案及翻译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13.解释句子中加点的字(4分)
①念无与为乐者 (     )  ②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
③潭中鱼可百许头 (    )  ④以其境过清(    )
14.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每题2分)
(1)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5.两文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用原文回答,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2分)
甲文是
乙文是
16.《小石潭记》中“日光下彻,影布石上”和《记承天寺夜游》中“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都写到景物的“影”,作用有何不同?(4分)
17.《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两位作者处境相似,但有人说柳宗元易伤感,而苏轼较旷达,你同意这种说法吗?并说明理由。(4分)

参考答案
13.考虑、想到  于是、就   大约  因为  
14.(1)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2)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15.甲文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乙文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16.答:“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中的“影”是通过鱼的影子来突出小石潭水的清澈;“盖竹柏影也”是通过写竹柏的影子来表现月色的澄澈透明,展现月光下的美好意境。
17.答:同意。《小石潭记》中柳宗元从自然美景中得到的快乐是短暂的,在“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的环境中顿觉“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抒发了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记承天寺夜游》中,苏轼从美好的月色中获得精神的复苏和心境的安宁。“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现了作者安闲自适、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心情。

参考译文
潭中的鱼大约有百多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和游玩的人逗玩。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岸像北斗七星一样曲折,像蛇爬行一样弯曲,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我坐在潭边,四下里竹林和树木包围着,寂静没有旁人。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那种环境太过凄清,不能长时间停留,于是记录下了此地就离开。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96050.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爱莲说原文及译文赏析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古诗文 2022年11月9日
    81
  • 王廷相,字子衡,仪封人原文及译文赏析

      王廷相,字子衡,仪封人。幼有文名,登弘治十五年进士,选庶吉士,授兵科给事中。以忧去。正德初,服阕至京,刘瑾中以罪,谪亳州判官,量移高淳知县。   召为御史,疏言:“大盗四起,将…

    古诗文 2022年11月8日
    85
  • 关于七夕的诗句佳句介绍

    今年的八月二十五就是七夕节了,中国的情人节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写了非常多的诗句来形容七夕。关于七夕的诗句佳句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1.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mdash…

    古诗文 2023年2月18日
    29
  • 周邦彦《满江红昼日移阴》赏析

      昼日移阴,揽衣起、香帷睡足。临宝鉴、绿云撩乱,未忺妆束。蝶粉蜂黄都褪了,枕痕一线红生肉。背画栏、脉脉悄无言,寻棋局。重会面,犹未卜。无限事,萦心曲。想秦筝依旧,尚鸣金屋。芳草连…

    古诗文 2022年11月10日
    113
  • 庖丁解牛阅读及翻译译文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

    古诗文 2022年11月11日
    57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