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伏威传》“杜伏威,齐州章丘人”阅读答案解析

杜伏威,齐州章丘人。少豪荡,不治生赀,与里人辅公祏约刎颈交。公祏数盗姑家牧羊以馈伏威,县迹捕急,乃相与亡命为盗,时年十六。伏威狡谲多算,每剽劫,众用其策皆效。尝营护诸盗,出为导,入为殿,故其党爱服,共推为主。
隋大业九年,入长白山,依贼左君行,不得意,舍去,转剽淮南,称将军。下邳贼苗海潮拥众钞暴,伏威遣公祏胁谕曰:“天下共苦隋豪桀相与兴义然力弱势分不相统若合以为强则无事隋矣公能为主吾且从不然一战以决”海潮惧,即以众下之。江都留守遣校尉宋颢将兵捕击,伏威与战,伪北,诱颢堕葭榛泽中,顺风纵火迫之,步骑烧死几尽。海陵贼赵破阵闻伏威兵少,轻之,召使并力。伏威引亲将十人操牛酒谒,勒公祏严兵待变。破阵引伏威入幕,置酒,悉召酋首高会。伏威突斩破阵,众眙骇不及救,复杀数十人,下皆畏服。
炀帝遣右御卫将军陈稜以精兵讨之,稜不敢战,伏威遗以妇人服,书称陈姥,怒其军。稜果悉兵至,伏威迎出挑战,稜军射中其额,伏威怒曰:“不杀汝,矢不拔!”遂驰入稜阵,大呼冲击,众披靡,获所射将,使拔箭已,斩之,携其首入稜军示之,又杀数十人,遂大溃,稜走而免。
进破高邮,引兵度淮,伏威选敢死士五千,号“上募”,宠厚之,与均甘苦,每攻取,必先登,战罢,阅创在背者杀之。所虏获必分与麾下,士有战死,以其妻殉,故人自奋战,无完敌。宇文化及以为历阳太守,不受。徙丹阳,自称大行台。始进用士人,缮利兵械,薄赋敛,除殉葬法,民奸若盗及吏受赇,虽轻,皆杀无赦。上表越王侗,封楚王。
是时,秦王方讨王世充,遣使招怀,伏威乃献款。高祖授以东南道行台尚书令、江淮安抚大使、上柱国、吴王,赐姓,豫属籍。武德七年二月,卒。
(节选自《新唐书•杜伏威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天下共苦 / 隋豪桀相与兴义 / 然力弱势分不相统 / 若合以为强 / 则无事隋矣 /公能为主 / 吾且从 / 不然 / 一战以决 /
B.天下共苦 / 隋豪桀相与兴义 / 然力弱势分不相统 / 若合以为强 / 则无事隋矣 /公能为主 / 吾且从 / 不然一战以决 /
C.天下共苦隋 / 豪桀相与兴义 / 然力弱势分不相统 / 若合以为强 / 则无事隋矣 /公能为主 / 吾且从 / 不然一战以决 /
D.天下共苦隋 / 豪桀相与兴义 / 然力弱势分不相统 / 若合以为强 / 则无事隋矣 /公能为主 / 吾且从 / 不然 / 一战以决 /
答案:D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殉是古代以活人或物品与死者同葬的一种习俗,以活人殉葬直到清代仍然存在。
B.表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官场文书,主要用于大臣对君王以及下级对上级陈情言事。
C.尚书令是隋唐时代尚书省的长官,隋唐设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其长官同为宰相。
D.赐姓指皇帝赐给臣民姓氏,古代帝王常用赐给皇族姓氏的办法褒奖功劳、笼络人心。
答案:B(“下级对上级陈情言事”错)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伏威豪爽放荡,不治生计。他的好友辅公祏多次偷盗姑家的牧羊送给他,官府缉捕很急,二人因此一起逃亡江湖,聚众起义。
B.杜伏威精于算计,富有谋略。对苗海潮威逼利诱,对宋颢诱敌深入,对赵破阵谋定而后动,对陈稜用激将法,都获得成功。
C.杜伏威作战勇敢,身先士卒。在与陈稜之战中,他勇猛地冲入陈稜的军阵,不顾额头中箭,奋力冲杀,大败敌军。
D.杜伏威富有主见,亦能治理。投靠左君行,不如意就离去;宇文化及让他做太守,他不接受;在丹阳,薄赋敛,严法纪,显示出不凡的治理才能。
答案:A(“聚众起义”错,应是“聚众为盗”)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尝营护诸盗,出为导,入为殿,故其党爱服。
译文:(杜伏威)曾经周旋救护众盗,出行他做向导,收兵他殿后,因而那些党羽爱戴信服他。(5分。译出大意,2分;“导”“殿”“爱服”译正确一处1分)
(2)伏威引亲将十人操牛酒谒,勒公祏严兵待变。
译文:杜伏威带着十个亲信将领携带牛酒拜见,命令辅公祏严整兵马以观事变。(5分。译出大意,2分;“引”“勒”“严兵待变”译正确一处1分)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96237.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乌夜啼(题月海星天观,即宋武所居故地)

    朝代:宋代 作者:佚名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春江一望微茫。辨桅樯。无限青青麦里、菜花黄。今古恨,登临泪,几斜阳。不是寄奴住处、也凄凉。

    古诗文 2020年5月23日
    494
  • 传统文化之中学文言文教学

    传统文化之中学文言文教学   文化因其独特性而产生生命力,文化在人类历史里程中起着凝聚人心的作用,文化对人来说,具有一种亲切感,认同感。正因如此,文化传承变成了一道无声的指令,凝聚…

    古诗文 2022年11月28日
    50
  • 古诗歌分题材针对练习及答案

    古代诗歌八类题材针对练习 1.[送别怀人诗]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饯别王十一南游 刘长卿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39
  • 《扁鹊见蔡桓公》

    原文 扁鹊见蔡桓(huán)公,立有间(jiān)。扁鹊曰:“君有疾在腠(còu)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hào)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

    古诗文 2022年5月20日
    134
  • “晓鼓一声分散去,明朝风景属何人?”的意思及全诗鉴赏

    “晓鼓一声分散去,明朝风景属何人?”这两句是说,天一亮,晓鼓鸣后,我们各人就各自去干自己的事情;明朝的好风景,该归何人去赏玩呢?是言公务在身,无暇赏景,觉有…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32
  • 论诗三十首·二十七

    朝代: 作者:元好问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百年才觉古风回,元祐诸人次第来。讳学金陵犹有说,竟将何罪废欧梅?

    古诗文 2020年3月2日
    604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