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集文言文及答案

郑板桥集文言文及答案

  阅读理解。

  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雾气,皆浮动于疏技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独画云乎哉!

  文与可画竹,胸有成竹;郑板桥画竹,胸无成竹。浓淡疏密,短长肥瘦,随手写去,自尔成局,其神理具足也。藐兹后学,何敢妄拟前贤?然有成竹无成竹,其实只是一个道理。

  1、本文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朝________家、________人。

  2、解释下列加粗字:

  浮动( ) 遂有画意( ) 倏( ) 独画云乎哉( ) 自尔( )

  3、翻译句子:

  (1)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浓淡疏密,短长肥瘦,随手写去,自尔成局,其神理具足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看看你对中国画了解多少?

  “四君子”是指中国画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郑板桥以写画最为著名,名句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立身原在破岩中。_________,_________。”

  5、从板桥题画的态度我们可以怎样理解本文蕴含的’哲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郑板桥集》;郑燮;板桥;清朝;书画家;诗人

  2、漂浮流动;就;迅速;仅,只;自然

  3、(1)早晨常起来观察竹子。这时,烟光、日影、露气,都在疏枝密叶之间飘浮流动。

  (2)或浓、或淡、或疏、或密,或长、或短、或肥、或瘦,随手取花,自然形成,它的神韵和生理自然充沛。

  4、笔墨、纸、砚、竹;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5、本文不到一百字,即写了“眼中之珠”的景,又输了“胸中之竹”的情,从“眼中”到“手中”,谈的是画理和美学,“胸中”的意趣;则引出了人生哲学的根本问题。

  (意思对即可)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96856.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李适之,恒山愍王孙也,始名昌”阅读答案

    李适之传 李适之,恒山愍王孙也,始名昌。神龙初,擢左卫郎将。开元中,迁累通州刺史,以办治闻。按察使韩朝宗言诸朝,擢秦州都督。徙陕州刺史、河南尹。其政不苛细,为下所便。玄宗患谷、洛岁…

    古诗文 2022年11月29日
    44
  • 诗中忧愁

    1、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龚自珍《己亥杂诗》) 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3、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李清照《醉花阴…

    古诗文 2022年9月29日
    63
  • 《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77
  • 《长安秋夜》《军城早秋》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长安秋夜 李德裕① 内官传诏问戎机, 载笔金銮夜始归。 万户千门皆寂寂, 月中清露点朝衣。 军城早秋     严武② 昨夜秋风入汉关, 朔云…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45
  • 黄生借书说_袁枚的文言文原文赏析及翻译

    黄生借书说_袁枚的文言文原文赏析及翻译   在平日的学习中,相信大家一定都记得文言文吧,文言文注重典故、骈俪对仗、音律工整,包括策、诗、词、曲、八股、骈文等多种文体。还记得以前背过…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35
  • 语文文言文实词

    语文文言文实词   逾(yú)   动词。   ①翻越,越过。如: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石壕吏》)   ②超过,越过。如:逾时,楼渐进,可见其顶(《山市》)   阴(yīn) …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29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