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绘堂记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宝绘堂记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宝绘堂记

  (宋)苏轼

  ①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然圣人未尝废此四者,亦聊以寓意焉耳。刘备之雄才也,而好结髦。嵇康之达也,而好锻炼①。阮孚之放也,而好蜡屐。此岂有声色臭味也哉,而乐之终身不厌。

  ②凡物之可喜,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莫若书与画。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钟繇至以此呕血发冢,宋孝武、王僧虔至以此相忌,……皆以儿戏害其国,凶其身。此留意之祸也。

  ③始吾少时,尝好此二者,家之所有,惟恐其失之;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既而自笑曰:吾薄富贵而厚于书,轻死生而重于画,岂不颠倒错缪失其本心也哉?自是不复好。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于是乎二物者常为吾乐,而不能为吾病。

  ④驸马都尉王君晋卿虽在戚里,而其被服礼义,学问诗书,常与寒士角。平居攘去膏粱,屏远声色,而从事于书画。作宝绘堂于私第之东,以蓄其所有,而求文以为记。恐其不幸而类吾少时之所好,故以是告之,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熙宁十年七月二十二日记。

  (本文有删节)

  【注】 ①锻炼:打铁。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虽尤物不足以为病 病:祸害。

  B.然去而不复念也 去:归去。

  C.常与寒士角 角:较量。

  D.以蓄其所有 蓄:收藏。

  答案 B

  解析 信息源在第三段:“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这两句的大意是用过眼云烟比喻喜爱的书画被人取走后也就不再想念了。因此,“去”解释为“归去”不当,应解释为“离开”,引申为“消失”。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

  A.皆以儿戏害其国 几以捕系死

  B.轻死生而重于画 不患贫而患不安

  C.然为人取去 君为我呼入

  D.譬之烟云之过眼 不知东方之既白

  答案 C项第一个“为”作介词用,表被动关系,可译为“被”;第二个“为”作介词用,可译为“替”。

  解析 A.介词,“因为”;B.连词,表转折关系;D.助词,无实意,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 B.凶其身

  C.吾薄富贵而厚于书 D.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

  答案 C

  解析 C项属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其余三项均为形容词用作动词。

  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构思极具特色。作为记文,作者不从宝绘堂的建筑、景物着眼,而先以论点开篇,直到文末交代为宝绘堂作记之事,可谓别开生面。

  B.本文层次清晰,论证严密。先讲道理,再引历史人物正反论证,后又以个人经历佐证,紧扣可“寓意于物”而不可“留意于物”这个中心展开论述。

  C.本文以散句为主,兼用对偶、排比句式,整散交错,颇具气势;而比喻、用典等方法的运用,使文章言简意丰,文采斐然。

  D.本文用老子之言,说明五色、五音、五味、田猎等可使人得到感官上的享受,但不能沉溺其中。圣人并未废此四者,也未“发狂”,就是这个道理。

  答案 D

  解析 D项原文信息在第一段:“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然圣人未尝废此四者,亦聊以寓意焉耳。”可见,“也未‘发狂’”与原文不一致。

  2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

  译文:

  (2)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

  译文:

  答案 (1)但是到了沉溺(书画)而不能舍弃(的地步),那么这祸害将难以说尽。(2)别人拥有的`(书画),只担心他们不肯给我啊。

  解析 (1)句中的重要词语“释”(舍弃)、“胜”(尽)。(2)句中的重要词语“恐”(担心)、“予”(给),同时注意“不吾予”这一宾语前置句式的翻译。

  【参考译文】

  君子可以把心意寄托在事物中,但不可以把心意留滞于事物中。如果把心意寄托在事物中,即使事物很微小也会很快乐,即使事物特异也不会成为祸害。如果把心意留滞在事物中,即使事物很微小也会成为祸害,即使是特异的事物也不会感到快乐。老子说:“缤纷的色彩使人目盲;动听的音乐使人耳聋;丰美的食物使人口伤;骑马打猎使人心发狂。”但是圣人并没有因此而废除这四样东西,也是暂且用来寄托心意罢了。刘备有雄才大略,却性喜织毛物。嵇康恬静寡欲却喜爱打铁。阮孚狂放不羁却喜爱制鞋子。这难道有什么音乐美色和香气吗?但他们终身喜欢而不厌弃。

  事物之中最可喜而且足以取悦于人而不足以移动人心的,莫过于书和画了。然而到了那把心意留滞在书画上而放不下的程度,它的祸害就说不完了。钟繇发展到因此吐血盗墓,宋孝武帝和王僧虔发展到因此互相猜忌;桓玄发展到打仗时还把书画装在船上带在身边,王涯发展到把书画藏在夹墙内,都是由于小孩子玩的把戏害了他们的国家,害了他们的身体。这就是把心意留滞在事物中带来的祸害。

  原来我在年少的时候,也曾经喜好这两样东西。家里所有的都担心失去,别人所有的又担心不给我。不久就自我嘲笑说:我看轻富贵而看重书画,看轻生死而看重书画,岂不也是厚薄轻重颠倒错误,丧失自己的本心吗?从这以后就不再那样喜好了。看见喜欢的书画虽然也想再收藏它,然而被人取走了,也不再感到可惜。就像烟云从眼前闪过,百鸟的鸣叫从耳边掠过,岂不愉快的接受,但是一旦消失,也就不再记挂。于是书画二物就常常带给我快乐而不会成为祸害。

  驸马都尉王君虽然是皇亲国戚,但他牢记并遵循礼义,学习《诗》、《书》,经常与贫寒的读书人比赛,平日里也排斥精美的食品,弃绝远离歌舞和女色,却专心在书画方面,又建了宝绘堂在私宅的东边,用来储蓄全部的书画,并要求我写文章来记录这件事。我担心他弄不好会像我年少时的爱好,所以写这篇文章告诫他,也许可以使他真正得到快乐而远离祸害。熙宁十年七月二十二日记。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96900.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文言文纵囚论原文

    文言文纵囚论原文   纵囚论(欧阳修)   ◇原文   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此又君子之尤难者也…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37
  • 录鬼簿序文言文阅读练习

    录鬼簿序文言文阅读练习   录鬼簿序   [元]钟嗣成   贤愚寿夭,死生祸福之理,固兼乎气数而言,圣贤未尝不论也。盖阴阳之诎伸,即人鬼之生死。人而知夫生死之道,顺受其正,又岂有岩…

    古诗文 2022年11月28日
    33
  • 少年游翻译赏析

      《少年游·离多最是》作者为宋朝诗人晏几道。其古诗全文如下:   离多最是,东西流水,终解两相逢。浅情终似,行云无定,犹到梦魂中。   可怜人意,薄于云水,佳会更难重。细想从来,…

    古诗文 2022年11月6日
    44
  • 钱泳《赈灾》“嘉庆十有九年”阅读答案及翻译

    赈灾(节选) 钱泳   (清)嘉庆十有九年,江南大旱,地势视无锡为高,被灾尤剧。邑侯齐彦槐尝以事赴乡,窃见赤地数千里,民间无米炊,爨(cuān)无薪,汲无水,恻然忧之。夫官发常平仓…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52
  • 《相和歌辞·江南弄》古诗原文及作者简介

         江南弄,巫山连楚梦,行雨行云几相送。   瑶轩金谷上春时,玉童仙女无见期。紫露香烟眇难托,   清风明月遥相思。遥相思,草徒绿,为听双飞凤凰曲。   

    古诗文 2022年11月11日
    36
  •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翻译与原文赏析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饘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

    古诗文 2022年11月16日
    38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