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词类活用后的意思

文言文中词类活用后的意思

  在文言文中,词类一般是比较固定的,但有些词在特殊情况下(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起了另一类词的作用。如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形容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名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这是学习文言文的一个难点,在阅读中,要在整体感知句子大意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进行揣摩推测,理解词语的意义。

  作为初中生,应重点掌握:“之、其、者、而、则、且、然、以、于、为、也、乎、夫、焉、诸”等虚词的用法及意义。所谓“虚词”,就是没有实在意义的,起指代(组合、连接)作用的文言词语。测试的形式有两种:一是具体释义、简答;二是判断正误,辨析选择。只要依据具体语境,作出正确分析,就能作出正确的选择或解答,当然,了解文言虚词的用法也是必要的。

  “之”的主要用法有:

  1、作代词,代人、事、物等;

  2、助词,相当于“的”;

  3、作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4、作助词,用在句末,有舒缓语气、协调音节的作用,不译;

  5、作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有强调作用,不译;

  6、作语气助词,表陈述的语气,不译;

  7、作动词,相当于“到、往、去”。

  “以”主要作介词,相当于“凭、把、用、来、按照、因为”等。表示原因、结果、对象等,少数作连词,相当于“而”。

  “于”是介词,多用于动词或形容词的后面,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地点,或动作的`来源、趋向、对象,或表示比较等,相当于“向、到、在、比”等。

  “而”在初中文言文中主要作连词,它用在两个词语或句子之间,可以表示前后的并列、承接、转折和修饰的关系。

  附:常见的几个双音节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⑴ 得无:表示反诘、怀疑或揣测的副词,译为“莫非”、“大概”、“莫不是”。

  ⑵ 然后:顺承连词,可译作“之后”或“这样以后”。

  ⑶ 然则:可译作“既然这样……,那么……”。

  ⑷ 虽然:可译作“即使这样”或“虽然这样”,“虽然如此”。

  ⑸ 几何:可译作“多久”或“多少”。

  ⑹ 奈何:可译作“怎么,怎么办”。

  ⑺ 无论:可译作“不要说”。

  ⑻ 杂然:不译作“纷纷地”。

  ⑼ 至若:连词,至于。用于另一层意思的开头。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97040.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文言文阅读原文、译文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原文、译文及答案   刘韐,建州崇安人。王厚镇熙州,辟狄道令。夏人攻震武,韐摄帅鄜延,出奇兵捣之,解其围。夏人来言,愿纳款谢罪,皆以为诈。韐曰:“兵兴累年,中国尚不支,况…

    古诗文 2022年11月29日
    58
  • 唐雎不辱使命文言文及翻译

    唐雎不辱使命文言文及翻译   《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魏策四》,题目为后人所加。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唐雎不辱使命文言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唐雎不辱使命  【原文】   秦…

    古诗文 2022年11月30日
    85
  • 张养浩《驿卒佟锁住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驿卒佟锁住传 [元]张养浩 延佑丁巳春,余以公籴①馆兴和者凡再月。驿卒有佟锁住为余言:“本江西泰和人,七岁时与群儿戏里中,为过骑掠而北。骑者饮于市,因货我于一目眇者。居…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52
  • 李清照《夏日绝句》原文、注释和鉴赏

    李清照《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释】 (1)乌江:在安徽和县东北四十里,今名乌江浦,土多黑壤,故名。 (2)人杰:人中豪杰…

    古诗文 2022年9月10日
    176
  • 公冶长背诺文言文翻译

    公冶长背诺文言文翻译   《公冶长背诺》是一篇典故,出自《青州府志》,作者是嘉靖。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公冶长背诺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   古文原文   世传公冶长能解百禽语。一…

    古诗文 2022年11月30日
    81
  •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意思翻译及赏析

    原文 送梓州李使君 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

    古诗文 2022年9月4日
    882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