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永之通悟文言文分析答案

仲永之通悟文言文分析答案

仲永之通悟

  [甲]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节选自《伤仲永》)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古人与稽④,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⑥⑤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⑦,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⑧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⑨乎?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审]详细。④[稽]探究、考察。⑤[庶几]差不多。⑥[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⑦[邑]地方,⑧[丘]孔子。⑨[勉]勤勉,努力。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①卒之为众人 卒:                               ②则其受于人者不至 至:

  ③不幸而在穷僻之域 域:                     ④终无济于天下 济: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②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3.甲文谈成才,乙文谈做学问,二者强调的`重点各有不同。请根据你的理解,谈谈具体有什么不同。

  4.甲乙两文都具有较强的议论性,试分别概括两文所论述的主要内容。

  甲文:

  乙文:

  答案:

  1.①终于 ②达到 ③地方(答疆界区域也算对) ④帮助

  2.①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②人们做学问,如果不每天进步就会每天退步,不要求文字一致,翻译正确、无语病即可)

  3.甲文强调要想成才,除受之天外,更要受之人。乙文强调做学问要有研讨的朋友,要认真钻研书中的道理,要出门学习生活(或开阔眼界)

  4.甲文:论述了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乙文:论述了为学不进则退的道理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97137.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关于中考文言文“古今异义”词类汇总

      1、秋毫:古义”纤细的羽毛”;今义”比喻最细微的食物”如:明察秋毫《童趣》   2、危:古义”高”;今义…

    古诗文 2022年11月12日
    66
  • 《明史张国维传》原文及翻译

      原文:   张国维,字玉笥,东阳人。天启二年进士。授番禺知县。崇祯元年,擢刑科给事中,劾罢副都御史杨所修、御史田景新,皆魏忠贤党也。已,陈时政五事,帝不能尽用。七年,擢右佥都御…

    古诗文 2022年11月9日
    65
  •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这两句写的是巫山巫峡的秋声秋色,衬托出诗人孤独抑郁之感——秋露凋伤了枫林,秋色已经很深,巫山巫峡呈…

    古诗文 2022年11月18日
    101
  • 好事近(三衢买舟)

    朝代:宋代 作者:卓田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奏赋谒金门,行尽云山无数。尚有江天一半,买扁舟东去。波神眼底识英雄,阁住半空雨。唤起一帆风力,去青天尺五。

    古诗文 2020年5月31日
    551
  • “郑鼎,泽州阳城人”阅读答案及翻译

    郑鼎,泽州阳城人。幼孤,能自立,读书晓大义,不妄言笑。既长,勇力过人,尤善骑射。初为泽、辽千户。岁甲午,从塔海绀不征蜀,攻二里散关,屡立战功。未几,宋将余侍郎烧绝栈道,以兵围兴元,…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145
  • 《秋海棠》古诗原文及注释

      秋海棠 袁枚① 古诗词鉴赏   秋海棠   袁枚①   小朵娇红窈窕姿,独含秋气发花迟。   暗中自有清香在,不是幽人②不得知。   【注】   ①袁枚,三十多岁以后不再出仕,…

    古诗文 2022年11月11日
    140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