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文言文墨池之上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墨池之上解析

  [甲]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乙]人有从学者,董遇(人名)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又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于无日。”董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董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农时)之余也。”

  1.用自己的话概括,[甲]文中王君推祟王羲之的目的是;[乙]文中董遇告诉从学者。(3分)

  2.解释下面两组加点的词。(4分)

  (1)a被于来世者何如哉被:b将军身被坚执锐被:

  (2)a或问“三余”之意意:b醉翁之意不在酒意: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加点词必须准确译出)。(4分)

  (1)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

  (2)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4.谈谈你读[乙]文后获得的启示。

  译文

  [甲]墨池旁边现在是抚州州学的校舍。教授王君十分害怕关于墨池的事迹不显著,就写了“晋王右军墨池”这六个大字悬挂在门前两柱之间标明它,又对我说:“希望有篇叙记文章。”我推测王君的心意,莫非是因为爱好别人的长处,即使是一技之长也不肯让它埋没,因此就连他的遗迹一并重视起来吗?或者是想推广王羲之临池苦学的事迹来勉励这里的学生吗?人有一技之长,尚且使后代人尊崇到这般地步,况且那些贤人有德才的人留下来的`作风和思想会怎样地影响到后世人呢!

  [乙]附近的读书人请他讲学,他不肯教,却对人家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请教的人说:“(您说的有道理),只是苦于没有时间。”董遇说:“应当用‘三余’时间”。有人问“三余”是什么?董遇说:“三余就是三种空闲时间。冬天,没有多少农活。这是一年里的空闲时间;夜间,不便下地劳动,这是一天里的空闲时间;雨天,不好出门干活,也是一种空闲时间。”

  参考答案:

  1.勉学劝善;利用“三余”勤读;

  评分说明:概括大意,每空1分,共2分;语言简洁、通顺1分。

  2.(1)影响;穿着(或通“披”);(2)意思;情趣。

  3.(1)答:教授王盛君担心墨池不够明显,于是写了“晋王右军墨池”悬挂在门前的楹柱之间来标明它。

  (2)答:冬天是一年的空闲时间,夜晚是一天的空闲时间,阴雨的时候是农时的空闲时间。

  评分说明:每小题2分。大意正确且译出加点词1分;语言通顺、完整、简洁l分。

  4.答:要点:善于利用空闲时间来学习。(可从不同角度谈启示,如①读书百遍,其义自见②董遇诲人不倦……)

  评分说明:有启示1分;能结合启l示,言之成理地作一点分析1分;语言通顺、完整1分。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97216.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清史稿•张廷玉传》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张廷玉,字衡臣,安徽桐城人,大学士英次子。康熙三十九年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检讨,直南书房,以忧归。服除,迁洗马,历庶子、侍讲学士、内阁学士。 世宗即位,命与翰林院学士阿克敦、励廷…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59
  • 登高的原文及译文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

    古诗文 2022年11月10日
    62
  • 【双调】落梅风(鸾凤配)

             周文质       &…

    古诗文 2022年9月11日
    239
  •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其一的翻译赏析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其一》作者为宋朝文学家黄庭坚。其古诗全文如下:   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出瞿塘滟滪关。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前言】   《雨中登岳…

    古诗文 2022年11月6日
    57
  • 文言文实词用法

    文言文实词用法   1、人不知而不愠(怨恨)《论语十则》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迷惑)(疑惑)   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导)   4、择其善者而从之(长处;优点…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52
  • 《沧州石兽》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沧州石兽》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

    古诗文 2022年11月29日
    52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