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济》文言文赏析

《君子济》文言文赏析

  皇魏桓帝十一年,西幸①榆中,东行代地。洛阳大贾②,赍金③货随帝后行。夜迷失道,往投津长④,曰:子封送之。渡河,贾人卒死,津长埋之。其子寻求父丧,发冢举尸⑤,资囊一无所损。其子悉以金与之,津长不受。事闻于帝,帝曰:君子也。即名其津为君子济。

  (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河水》)

  【注释】

  ①幸:帝王驾临。②大贾:大商人。③赍金:带着钱币。④津长:长官渡口的官。下文“子封”是他的名字。⑤发冢举尸:挖掘坟墓,移开尸体。

  道:路。

  往:去、到。

  津长:掌管渡口的官。津:渡水的地方(渡口)下文“子封”是他的名字。

  于:“于”所在的介宾结构用于动词或谓语之后,作补语。可译为“在”,或仍作“于”。

  【文学常识】

  《水经注》是公元6世纪北魏时郦道元所著,全书三十多万字,详细介绍了中国境内一千多条河流以及与这些河流相关的’郡县、城市、物产、风俗、传说、历史等。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是中国古代较完整的一部以记载河道水系为主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水经注》文笔雄健俊美,既是古代地理名著,又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在中国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有过深远影响。自明清以后不少学者从各方面对它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专门研究,形成了一门内容广泛的“郦学”。

  【阅读练习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夜迷失道 ( )

  (2)即名其津为君子济 ( )

  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其子悉以金与之,津长不受。

  3. 津长被称为君子,是因为他有 的德行。

  4.这篇文章主要是通过故事来介绍

  【参考答案】

  1、(1)路(2)命名、取名

  2、他的儿子把钱币全部赠给津长,津长不接受

  3、厚道,不贪财

  4、君子济命名的缘由

  【译文】

  皇上魏桓帝十一年,西行到榆中,东到代地,洛阳的大商人带着财货随皇帝皇后走,夜晚迷失了道路,去投靠津长,说:子封送我。渡河途中,商人突然死了,津长把他埋了。商人的儿子寻求父尸放丧,挖掘坟墓尸体。钱币没损失一点。他的儿子把金子都给他,(但)津长不接受。这件事被皇帝知道了,皇帝说:真是个君子啊,就把这个津口命名为君子济。

  【人物形象】

  文中的津长为人厚道,不贪图钱财

  【主题】

  津长被称为君子,是因为他厚道、不贪图钱财。“即名其津为君子济”的意思是:就命名这个渡口为君子济,“君子济”是魏桓帝为这个渡口命的名称。这篇文章主要是通过君子济命名的缘由来介绍的。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98282.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程知节,本名咬金,济州东阿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程知节,本名咬金,济州东阿人也。少骁勇,善用马槊。大业末,聚徒数百,共保乡里,以备他盗。后依李密,署为内军骠骑。时密于军中简勇士尤异者八千人,隶四骠骑,分为左右以自卫,号为内军。自…

    古诗文 2022年11月16日
    58
  • 表达清明思念亲人的古诗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是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这一习俗已有2000多年历史。在浩…

    古诗文 2022年11月11日
    76
  • 北人食菱文言文

    北人食菱文言文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

    古诗文 2022年11月16日
    80
  • 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的技巧

    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的技巧   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的技巧   翻译文言文有三个基本原则:信、达、雅。所谓信,就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不误解、不遗漏、不增译;所谓达,就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67
  • 摊破浣溪沙

    手卷珠帘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渌波三峡暮,接天流。 注释①珠帘:即真珠。 ②青鸟:传说曾为西王母传递消息给武帝。这里…

    古诗文 2022年5月24日
    172
  • “第五伦字伯鱼,京兆长陵人也”阅读答案及翻译

    第五伦字伯鱼,京兆长陵人也。二十九年,从(淮阳)王朝京师,随官属得会见,帝问以政事,伦因此酬对政道,帝大悦。拜会稽太守。会稽乱淫祀,好卜筮。民常以牛祭神,百姓财产以之困匮。伦到官,…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66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