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市》文言文赏析

《山市》文言文赏析

  一、作者简介

  蒲松龄(1640-1715)字毅,又字留仙,又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清代小说家,淄川(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汉族。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补博士弟子员。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塾师,舌耕笔耘,近42年,直至61岁时方撤帐归家。1715年(清康熙五十四年)正月病逝。创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他一生贫困,长期生活在农村,同情人民疾苦,用毕生精力著《聊斋志异》一书。借花妖狐鬼之形,打击封建社会的黑暗腐败,批判八股取士这一腐朽的科举制度。”。

  蒲松龄蒲松龄一生热衷科举,却始终不得志,71岁时才补了一个岁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感触。他毕生精力完成《聊斋志异》8卷、491篇,约40余万字。内容丰富多彩,故事多采自民间传说和野史轶闻,将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会化,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和美好理想。作品继承和发展了我国文学中志怪传奇文学的优秀传统和表现手法,情节幻异曲折,跌宕多变,文笔简练,叙次井然,被誉为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此书是“专集之最有名者”;鲁迅先生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筹,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老舍也评价过蒲氏“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二、整体把握

  这里说的“山市”,跟海市一样,是一种因折光反射而形成的自然景象。它美丽而又奇特,然而好几年也难得出现一次,只有少数幸运儿在偶尔的机缘里能够见到它,而绝大多数人只能望而兴叹。这篇文章是根据目击者的叙述写的,它历历如画地再现了山市由生成到消失的过程,无论是大笔勾勒或工笔描摹,都能曲尽其妙。

  统观山市出现的全过程,可分三个阶段。

  1.初生阶段:从孤塔高耸到宫殿出现。

  这是目击者眼中的画面。文章还描写了目击者的心理变化:见孤塔时,彼此“相顾惊疑”,表明它是突然出现的,而且跟实景差不多,使人不得不“惊”,但一想到“近中无此禅院”,又不得不“疑”。待到宫殿出现,才悟出原来这是“山市”。这样写就把读者带到目击者所在的地方了。

  以下所写仍是目击者所见画面,但读者在感觉上发生了变化:一切都如同亲见。

  2.发展阶段:城郭的’出现。

  先总写一笔:“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颇有恢宏的气象。然后分写:“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虽然寥寥数语,却可以诱发读者想像出一幅跟《清明上河图》相似的画卷来。这幅画卷最后在风中消失,又不禁使人感到怅然。

  3.高潮阶段:危楼的出现。

  因“风定天清,一切乌有”,只剩下一座高接霄汉的危楼,所以楼的形状看得格外清楚,连楼外天空也显现了出来,给人的感觉是距离比先前的城郭缩短了一些。更为特殊的是,楼上还有来来往往的人,或凭或立,与人世无异,这又给人以亲切感,增强了观赏的兴趣。最后写幻景的消失,跟影视中的渐隐镜头颇为相似,又使人感到余味无穷。

  结尾一段写山上的“鬼市”,这是补笔,有照应开头的作用,说明奂山这个地方确实能看到这种奇异的现象。

  三、问题研究

  1.关于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聊斋志异》选本上将此文的体裁定为散文,这是正确的,因为它不仅写出了山市变化莫测的景象,而且表达了目击者的感情,有很美的意境,值得欣赏。但从初学者学习的需要来看,倒无妨把它看作一篇描写性的说明文,因为作者的意图是用描写的手段来说明这种自然景象由生到灭的全过程。如果我们确认这一点,那就要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再造想像力,让学生根据作者的描述在自己的头脑中再造出山市的景象来。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如下一类问题:

  孤塔的底部在什么地方?周围有哪些事物?

  城上有楼吗?你看见城中的街道了吗?

  危楼上有多少人?都在干什么?

  要让学生放开想,能画画儿的还可以任选一个镜头画出来。总之,这堂课一定要生动活泼地进行,不拘一格。

  2.引导学生阅读自然小品

  《聊斋志异》是以写狐鬼故事著称的,但也有个别篇章近似小品,且内容广泛,涉及自然现象(含动物趣闻)、民间技艺等。例如《地震》一文就记录了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夏历)戌时作者在济南亲自经历的一次地震;《木雕人》记木偶戏;《铁布衫法》记气功表演;《狮子》《大鼠》《螳螂捕蝉》等记动物趣闻,等等。读自然小品(当然不限于《聊斋志异》)可以引起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兴趣,扩大视野。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98313.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百丈山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百丈山记》选自《朱文公文集》,写于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的夏天。通篇状物写景,准确而形象,细致而生动,表现出作者精细的观察能力和运用语言的功夫,是一篇以刻画山水景物见长的游记…

    古诗文 2022年5月14日
    181
  • 岳忠武王祠

    朝代:明代 作者:于谦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匹马南来渡浙河,汴城宫阙远嵯峨。中兴诸将谁降敌,负国奸臣主议和。黄叶古祠寒雨积,清山荒冢白云多。(“清山”一作“青山”)如何一别朱仙镇…

    古诗文 2020年3月10日
    628
  • ●卷四十七◎策别十七首

      【策别一】   臣闻为治有先后,有本末,向之所论者,当今之所宜先,而为治之大凡也。若夫事之利害,计之得失,臣请得列而言之。盖其总四,其别十七。一曰课百官,二曰安万民,三曰厚货财…

    古诗文 2022年10月10日
    57
  • 天净沙·春原文及译文

      《天净沙·春》是元代散曲家白朴创作的一首小令。此曲是白朴《天净沙》四首之一,四首《天净沙》分别以四季为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天净沙·春原文及译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

    古诗文 2022年11月12日
    45
  • 写花溪的诗词大全

    花溪,在贵阳市南郊,南明河自广顺流入贵阳,其龙山峡至济番峡一段,称花溪河。河道三次出入于两山峡峙之中,入则幽窅,不知所向; 出则平衍,田畴交错,有小山数座参差其间,或突兀孤立,或蜿…

    古诗文 2022年9月10日
    168
  • 高中语文第三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之《陈情表》

    高中语文第三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之《陈情表》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险衅:臣以险衅(艰难祸患,指命运不济)   2、见背:慈父见背(背弃我,指死亡)   3、夺:舅夺母志…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46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