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赏析题

文言文阅读赏析题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委而去之 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亲戚畔之 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以”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B.以天下之所顺

  C.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D.属予作文以记之

  3.请用“/”标出下面语句的’朗读节奏。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和”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请你结合历史或现实,再举出一个相关的事例。

  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离开。(2)通“叛”,背叛。

  2.D

  3.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4.(1)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啊。

  (2)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就会归顺他。

  5.含义: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事例:①抗日战争时期,全国人民紧密团结,经过八年的艰苦奋战,终于取得抗战胜利。 ②1998年我国军民团结,取得抗洪救灾的胜利。③2003年,我们万众一心,战胜“非典”。④2008年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冰冻灾害。⑤汶川大地震,十三亿中国人手牵手,心连心,共克时艰。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98340.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全诗赏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全诗出自秦观的 《三月晦日偶题》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赏析 秦观的《…

    古诗文 2022年11月18日
    53
  • 高考文言文翻译七大误区

    高考文言文翻译七大误区   翻译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中关键性实词、虚词及一些文言句式的掌握,及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能力,高考文言文临场翻译的七大误区。因此我们在答题时应以直译为主、…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37
  • 古诗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意思原文翻译-赏析-作者阮籍

    作者:阮籍 朝代:〔魏晋〕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译文及注释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古诗文 2023年2月18日
    25
  • 文言文《承宫樵薪苦学》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承宫樵薪苦学》原文及翻译   《承宫樵薪苦学》这篇文言文告诉我们学习要勤奋,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文言文《承宫樵薪苦学》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承…

    古诗文 2022年12月1日
    54
  • 《左传僖公僖公十年》文言文

    《左传僖公僖公十年》文言文   《左传僖公僖公十年》   作者:左丘明   【经】十年春王正月,公如齐。狄灭温,温子奔卫。晋里克弑其君卓及其大夫荀息。夏,齐侯、许男伐北戎。晋杀其大…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49
  • “忙日苦多闲日少,新愁常续旧愁生”的意思及全词翻译赏析

    “忙日苦多闲日少,新愁常续旧愁生。”的词意:忙碌的日子很苦,休闲的日子很少;新添的忧愁往往在旧愁中生出。 出自陆游《浣溪沙·和无咎韵》 懒向沙…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52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