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知识点详解

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知识点详解

  九年级下册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注释

  一、选自《孟子?告子上》,题目是编者加的。《孟子》是记录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散文家孟轲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现存七篇。

  1.欲:喜爱 2. 熊掌:熊的脚掌。古人认为珍贵的食品。 3.兼:同时

  4. 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指的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5.患:祸患,灾难。

  6. 辟:同避,躲避。 7. 如使:如果,假使,下文使同义。

  8. 凡可以得生者: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办法。者在这里指代办法。

  9. 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可用呢?

  10.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通过某种办法就可以得到生存,但有的人不用。是,指示代词,指某种办法。 11. 非独:不单,不仅。 12. 勿丧:不丢掉。

  13.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 14. 豆:古代一种木制盛食物的器具。

  15. 呼尔而与之:意思是,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尔,助词。《礼记?檀弓》记载,有一年齐国大饥荒,黔敖在路上施舍粥。有一个饥饿的人用衣袖遮面而来,黔敖吆喝着让他吃粥。他说,我就是不肯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般地步的。这人始终拒绝侮辱性的施舍,后来饿死了。

  16. 蹴cù:用脚踢。 17. 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18.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种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万钟,这里指高位俸禄。钟,古代的’量器,六斛四升为一钟。则,连词,这里表示假设,翻译成如果。辩,同辨,辨别。 19. 何加:有什么益处。 20.奉:侍奉。

  21.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认识的穷困贫苦的人感激我吗?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与,通欤,语气助词。读鱼

  22. 乡为身死而不受: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乡,同向,从前。

  23. 已:放弃,停止。 24. 本心:天性,天良。 25.是故:所以

  26.能:保持 27.舍生而取义者也:而,表并列

  内容简析:

  《孟子语录》一文用面对鱼和熊掌之间的抉择,比喻面对生命和大义之间的选择,孟子会毅然舍生而取义者也。这当中的义和文章最后的此之谓失其本心的本心都是指人的羞恶之心(按现在的通俗理解,可以理解为廉耻之心)。因为人只有拥有羞恶之心,才能分清哪些是道德底线可以承受的事,哪些是道德范围所不接纳的事,哪些是所欲有甚于生的事,这样才能不被宫室之美、妻妾之奉和所识穷乏者得我所诱惑,而像不食嗟来之食的人一样,内心有一种凛然的义。

  译文:

  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正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正义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并不躲避。假如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话,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种手段不能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话,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事情,哪种事情不会做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东西(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其实人人都有,只不过贤人能够做到不丧失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够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可是吆喝着给别人吃,连过路的饥民也不会接受;用脚踢着给别人吃,连乞丐也不肯接受。

  有的人见了高位俸禄就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高位厚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大小老婆的侍奉和所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以前(为了礼义),宁肯死也不愿接受(施舍)。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以前(为了礼义),宁肯死也不愿接受(施舍)。现在(有人)为了大小老婆的侍奉却接受了;以前(为了礼义),宁肯死也不愿接受(施舍)。现在(有人)为了所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这种做法难道不应该停止吗?这就是所谓的丧失了人的天性。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98461.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补遗◎书后五百六首

      【书鲍静传】   鲍静字太玄,东海人。五岁语父母,云:“本曲阳李氏子,九岁堕井死。”父母以其言访之,皆验。静学兼内外,明天文河洛书。为南海太守行部入海,…

    古诗文 2022年10月10日
    71
  • 《后汉书王梁传》古诗文原文及翻译

      王梁字君严,渔阳要阳人也。为郡吏,太守彭宠以梁守狐奴令,与盖延、吴汉俱将兵南及世.祖.于广阿,拜偏.将.军.。既拔邯郸,赐爵关内侯.。从平河北,拜野王令,与河内太守寇恂南拒洛阳…

    古诗文 2022年11月6日
    51
  • 祝英台近·北固亭

    朝代:宋代 作者:岳珂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澹烟横,层雾敛。胜概分雄占。月下鸣榔,风急怒涛飐。关河无限清愁,不堪临鉴。正霜鬓、秋风尘染。 漫登览。极目万里沙场,事业频看剑。古往今…

    古诗文 2020年5月30日
    1.2K
  • “李景略,幽州良乡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李景略,幽州良乡人也。景略以门荫补幽州功曹。大历末,寓居河中,阖门读书。李怀光为朔方节度,招在幕府。五原有偏将张光者,挟私杀妻,前后不能断。光富于财货,狱吏不能劾。景略讯其实,光竟…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63
  • “影静千官里,心苏七校前。”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影静千官里,心苏七校前。”这两句是说,诗人到凤翔后,任左拾遗(讽谏皇帝的官),身到整肃的朝班,奔波初定,不禁精神顿爽,有如“心苏”…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52
  • 【正宫】醉太平(人皆嫌命窘)

             张可久       &…

    古诗文 2022年9月11日
    97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