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与义《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阅读答案

临江仙
陈与义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注】①陈与义:南宋爱国词人。这首词是作者流寓在湖南、湖北一带时所作。②“榴花”句:言舞裙比石榴更红。这是怀念昔时生平岁月之意。③戎葵:即蜀葵,夏日开花,有向阳特性。
(1)词的上阕,作者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简要分析?(6分)
(2)与苏轼的“一樽还酹江月”相比,本词中词人“试浇桥下水”用意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
(1)直接抒情:“无人知此意”,直接表达无人理解的凄凉;“天涯”二字深表漂泊之苦,“节序匆匆”,表达了时光流逝,自己却报国无门的无奈。(2分)
间接抒情:借事抒情:适逢端午,诗人高歌楚辞来表达对屈原的凭吊和自己的爱国情怀。(2分)借景(物)抒情:榴花不似舞裙红,表达如今的失意与痛苦;“满帘风”显示出作者无人理解的痛苦悲凉之情。(2分)
(2)不同:表达出词人对屈原的凭吊与敬仰;表达真挚强烈的爱国情感;身世漂泊的感慨。(答出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5分。意思对即可)

1.请简要分析“戎葵”这一意象在词中的作用。(4分)
2.请概括这首词所抒发的作者的情感。(4分)
参考答案
1.①以戎葵的向阳特性比喻作者自己始终如一的爱国情怀。(2分)②赋予戎葵“凝笑”的表情,变无情为有情,以此映衬作者自己豪迈旷达的情怀。(2分)(意思相近即可)
2.①对身世漂泊、事业无成的感慨。②无人理解的凄凉。③始终如一的爱国情感。④对屈原的缅怀。(每点1分)

简析
此词是陈与义在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所作,这一年,陈与义流寓湖南、湖北一带。宋朝南渡后,高宗听信奸臣,实行屈辱投降的卖国政策,以致国事日衰。词人在屈原投江的湘水一带漂流,正好赶上了端午节,深刻的家国之恨让他感事生怀,挥笔写下了这首词。
词人端午节怀念屈原,忧叹时局、自伤流落故作此诗。词开头两句说端午节匆匆来到,只是身在天涯只有靠朗读《楚辞》以消磨节日。“榴花”三句,写南渡后歌儿舞女仍不知词人咏《楚辞》之意。下阕自伤身世,本想承担北伐中原、匡扶宋室的大事,但无法实现。这正是最堪伤心处,于是天天借酒浇愁,年复一年。且将酒浇到江中,与屈原亡灵借酒勾通。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99351.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文言文翻译妙招

    文言文翻译妙招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初中生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而在各类考试时,这“理解基本内容”常常以翻译的题型出现,即将文言语句或小段用…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36
  • 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练习及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练习及答案   景公好弋①,使烛邹②主鸟而亡之。公怒,召吏杀之。晏子日:“烛邹有罪三,请数③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

    古诗文 2022年11月27日
    37
  • 语文答题技巧和方法: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

    语文答题技巧和方法: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和方法: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   教学设计构想:以课内例子导出方法,以方法指导课外。   在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42
  • 文言文常用虚词

    文言文常用虚词   初中文言文常用虚词总结:   一、之   (一)代词   (1)作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作“他(她)(他们)”。   如: ①公与之乘,战于长…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40
  • 文言文《曹刿论战》译文及注释

    文言文《曹刿论战》译文及注释   《曹刿论战》这篇文言文重点写曹刿“论战”,而不是战争经过。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文言文《曹刿论战》译文及注释,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古诗文 2022年12月1日
    26
  • 有感――白居易诗词全集

      有感   [唐] 白居易   绝弦与断丝,犹有却续时。   唯有衷肠断,应无续得期。

    古诗文 2022年10月7日
    67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