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阅读试题及答案

6.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绵谷①回寄蔡氏昆仲②
罗隐
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注】①绵谷:地名,今四川广元县。②“蔡氏昆仲”:是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
(1)、这首诗依次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作具体分析。(7分)   
(2)、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8分)

7.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 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 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 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 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1)、诗人写景是从哪几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简要分析。(8分)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7分)

8.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春 思
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1)、分析诗的第一、二句描绘出了怎样的春景?(7分)                                                
(2)、有人认为,全诗侧重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你认为是这样吗?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对抒情起到了什么作用?试结合全诗简要赏析。(8分)

9.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越调•平湖乐
王恽
采菱人语隔秋烟,波静如横练。入手风光莫流转,共留连。画船一笑春风面。江山信美,终非吾土,何日是归年?
(1)、开头五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美景?(7分)                                                     
(2)、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简要分析这首元曲在表现手法上的特点。(8分)

参考答案
6、(1)、这首诗依次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作具体分析。(6分)
   答:先写游览锦江之喜悦,次写离别友人之怅恨,再写与朋友之深情和对锦江之留恋。
诗歌开始叙写一年两次游览锦江,字里行间流露喜悦之情。接着取景寄情,写告别锦江山水的离愁别恨,极言别去之难,以表达对蔡氏兄弟的友情,寄托对他们的怀念。末联回首远望,又因寄书蔡氏兄弟之便,再抒发对锦江的留恋之情。
(2)、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答:表现手法:以情取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或:移情手法,拟人手法,2分)颔联中“芳草”“碍马”,“好云”“遮楼”,诗人将人的感情赋予碧草和好云,说它们像友人一样,为了殷勤地挽留自己而有意绊马蹄遮楼台,表现了朋友对客人(自己)的热情和殷勤。(2分)颈联说山牵着“别恨”、水带着“离声”,表现了诗人自己对朋友的依恋难舍。(2分)

7、(1)、诗人写景是从哪几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简要分析。(6分)
答:①通过描写“槐柳阴"“野径斜”“水满”“草深”等意象写出环境之幽静、初夏景色之幽美;(2分)②以动衬“幽”, 白鹭不时自蓝天缓缓下翔,落到湖边觅食,安详不惊,衬出了环境的清幽;以声衬“幽”,绿草丛中,蛙鸣处处,一片热闹喧腾,表面上似与上句清幽景色相对立,其实是以有声衬无声,还是渲染幽静的侧笔。(4分)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4分)
答:①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抒发了怡然自得之乐(闲适之情)
②尾联“叹息”,一是叹志士空老,报国无成:二是叹往日旧交零落殆尽,顿感寂寞惆怅。

8、(1)、分析诗的第一、二句描绘出了怎样的春景?(4分)
答:这首诗的前二句描写了草青柳黄、桃李飘香,(1分)鲜妍明媚、生机盎然的春景
(2)、有人认为,全诗侧重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你认为是这样吗?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对抒情起到了什么作用?试结合全诗简要赏析。(5分)
答:不是。全诗侧重表现诗人内心的愁思。①景物描写是抒情的基础和依据。诗歌前两句,诗人选取春天景物进行描绘,着意渲染春天的绚烂风光;三、四句抒情,转写愁思,东风不能吹愁,春日却能兴恨,前咏美好之景,全成了春恨之铺垫。②用美好景色反衬内心的愁恨(乐景写哀),情感表达婉曲深刻。

9、(1)、开头五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美景?(4分)
答:描绘了一幅南方水乡的清秋美景,秋烟朦胧,波平如镜,小船荡漾,姑娘语柔笑甜。景美、人美、生活美,令人神迷心醉。
(2)、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简要分析这首元曲在表现手法上的特点。(5分)
答:以乐景衬悲情(反衬)(2分)。用风光旖旎妩媚的水乡之景反衬苦闷思归的心情。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99525.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百家姓.郎》文言文的历史来源

    《百家姓.郎》文言文的历史来源   历史来源   「郎」源出;   一﹕出自「姬」姓,以地名为氏,据《元和姓纂》所载,春秋时鲁懿公之孙费伯,筑郎城居之(在山东曲阜),其后有郎氏。 …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48
  • 韦庄《过扬州》“二十四桥空寂寂绿杨摧折旧官河”全诗鉴赏

    过扬州 韦庄 当年人未识兵戈,处处青楼夜夜歌。 花发洞中春日永,月明衣上好风多。 淮王去后无鸡犬,炀帝归来葬绮罗。 二十四桥空寂寂,绿杨摧折旧官河。 ①旧官河:指隋炀帝开凿之运河。…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65
  • 陆游这首经典爱国诗,年年入选中学课本,但很多人却只知其二不知其一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南宋·陆游 其一 迢迢天汉西南落, 喔喔邻鸡一再鸣。 壮志病来消欲尽, 出门搔首怆平生。 其二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

    2023年1月12日
    82
  • 《戆窝记》原文赏析及译文

      戆窝记   方孝孺   士之可贵者,在节气不在才智。天下未尝无材智之士,而世之乱也,恒以用才骋智者驰骛太过,钓奇窃名以悦其君,卒致无穷之祸,而气节之士不与焉。气节者偃蹇可畏,而…

    古诗文 2022年11月9日
    50
  • 清平乐少年痛饮翻译赏析

      《清平乐·少年痛饮》作者为宋朝诗人辛弃疾。其古诗全文如下:   少年痛饮。忆向吴江醒。明月团圆高树影。十里蔷薇水冷。   大都一点宫黄。人间直恁芳芬。怕是九天风露,染教世界都香…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44
  • 《醉花窗医案》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1题(17分) 心胃痛一证,《内经》条目甚多,先辈名公,分为九等,极为详尽。《金鉴》遵之,编为歌诀而莫不有虚实之分,可谓无遗蕴矣。 曾忆邻村…

    古诗文 2022年5月18日
    212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