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颢《长干曲四首(其一)》阅读答案及赏析

长干曲四首(其一)
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舟赞借问,或恐是同乡。


何处住:一作“定何处”。
横塘:在今南京市西南。
借问:请问,向人询问。
或恐:也许。一作“或可”。

1、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请略加分析。
答: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犹如民歌。“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不加雕琢,烘托出一个朴实率真的船家女形象。

2、分析这首诗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答: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描写船家男女青年初次见面的情景。(分析)刻画了一个热情大方、朴实率真、聪明伶俐的少女形象。(形象)

诗意
你家住在什么地方,我家住在横塘一带。停船我来打听一下,或许我们还是同乡。

赏析
一个住在横塘的姑娘,在泛舟时听到邻船一个男子的话音,于是天真无邪地问一下:你是不是和我同乡?-就是这样一点儿简单的情节,只用“妾住在横塘”五字,就借女主角之口点明了说话者的性别与居处。又用“停舟”二字,表明是水上的偶然遇合,用一个“君”字指出对方是男性。那些题前的叙事,用这种一石两卵的手法,就全部省略了。诗一开头就单刀直入,让女主角出口问人,现身纸上,而读者也闻其声如见其人,绝没有茫无头绪之感。从文学描写的技巧看,“声态并作”,达到了“应有尽有,应无尽无”,既凝炼集中而又玲珑剔透的艺术高度。

不仅如此,在寥寥二十字中,诗人仅有口吻传神,就把女主角的音容笑貌,写得活灵活现。他不象杜牧那样写明“娉娉袅袅十三余”,也不象李商隐那样点出“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他只采用了问话之后,不待对方答复,就急于自报“妾住在横塘”这样的处理,自然地把女主角的年龄从娇憨天真的语气中反衬出来了。在男主角并未开口,而这位小姑娘之所以有“或恐是同乡”的想法,不正是因为听到了对方带有乡音的片言只语吗?这里诗人又省略了“因闻声而相问”的关节,这是文字之外的描写,所谓“不写之写”。

这首诗还表现了女主角境遇与内心的孤寂。单从她闻乡音而急于“停船”相问,就可见她离乡背井,水宿风行,孤零无伴,没有一个可与共语之人。因此,他乡听得故乡音,且将他乡当故乡,就这样的喜出望外。诗人不仅在纸上重现了女主角外露的声音笑貌,而且深深开掘了她的个性和内心。
诗的语言朴素自然,有如民歌。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99535.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东栏梨花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古诗文 2020年3月1日
    684
  • 商院赋并序文言文

    商院赋并序文言文   丙申之岁,暮春既辞,孟夏逢迎,直商院八十华诞,气象隆盛,景情相融。惜门下万千桃李,今多不复,犹幸诸前辈安健,冯虚御风,皓首而庆。后生感怀,遂属此文,以敬来者。…

    古诗文 2022年11月20日
    58
  •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寝…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61
  • 《冯婉贞胜英人于谢庄》原文翻译及赏析

    冯婉贞胜英人于谢庄 〔清〕徐珂   咸丰庚申,英法联军自海入侵,京洛骚然。距圆明园十里,有村曰谢庄,环村居者皆猎户。中有鲁人冯三保者,精技击。女婉贞,年十九,姿容妙曼,自幼好武术,…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497
  • 《忍小忿而就大谋》文言文翻译

    《忍小忿而就大谋》文言文翻译   原文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迎。庄王曰:“其主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报人之志…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71
  • 《东野稷败马》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东野稷败马     【原文】     东野稷以御见庄公,进退中绳①,左右旋中规②。庄公以为文③弗过也,使之钩百而反。颜阖…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141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