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描写对象入手之古诗词鉴赏炼字题切入点

从描写对象入手
       古人写诗,“看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这里所指的山和海都是特定的写作对象,也就是诗人在诗歌中描写的特定意象,我们在分析诗人炼字的时候,不要舍近求远,有时答案就在写作对象诗句当中,而很多考生往往忽视了这个最简单的现象。
例1、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的艺术效果。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上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林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分析】“穿”“数”描写所涉及对象的都是诗人自己,“穿”描写的是诗人独自一人穿过树林,“数”描写的是诗人独自一人在百无聊赖地数起了流萤,综合全诗分析,“穿”“数”两个字生动传神地表现了诗人孤独、寂寞、苦闷、无聊的心境。
答:诗人于清秋日暮在溪亭散心。月上高树,酒已半醒,周围一片冷清幽寂。诗人独自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穿”字形象地传达出诗人孤独、徘徊的情绪。诗人又坐在林中百无聊赖地“数”起了流萤。“数”字传神地描绘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

例2、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分别是哪两个字?请简要分析。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浓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分析】分别是“明”和“出”。“明”就是分外耀眼光亮,描写的对象是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出”就是呈现出来,描写雨后群山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更加秀丽清新,更加有层次感。
答:分别是“明”和“出”。诗人在这里用了“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粼粼,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99548.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描写亲情的古诗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58
  • 《富郑公神道碑》文言文阅读训练

    《富郑公神道碑》文言文阅读训练   富公讳弼,字彦国,幼笃学,有大度。范仲淹见而识之,曰:此王佐才也。怀其文以示晏殊,殊即以女妻之。天圣八年,以茂材异等中第。   会赵元昊反,公上…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38
  •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自今。意思翻译及赏析

    原文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刘长卿 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 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惆怅南朝事…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471
  • 初中文言文基本篇目的复习要点

    初中文言文基本篇目的复习要点   一、词语积累   (一)常规词语   [子]先生,指孔子。 [时习]时常地复习。 时,时常(又:按一定时间)。   习,温习、复习、实习。 [朋]…

    古诗文 2022年11月27日
    29
  • 杜甫《白帝城最高楼》阅读答案

    白帝城最高楼 杜甫 城尖径昃旌旆愁,独立缥缈之飞楼。 峡坼云霾龙虎卧,江清日抱鼋鼍游。 扶桑②西枝对断石,弱水③东影随长流。 杖藜叹世者谁子?泣血迸空回白头。 【注】①本诗作于76…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65
  • 蛛与蚕

      【文言文】   版本一   蛛语(yù)蚕曰:“尔饱食终日以至于老,口吐经纬,黄口灿然,固之自裹。蚕妇操汝入于沸汤,抽为长丝,乃丧厥躯。然则其巧也,适…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77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