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之答题的角度

古诗鉴赏 答题的角度
1.题目开口面小的,按规定的角度切入
请看下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2年高考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 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此题的开口面很小,只要从“折柳”切入作答即可。请看所给的参考答案:
“折柳”这首曲子寓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2.题目开口面大,可自选角度切入
请看下题:
阅读下文,试从一个角度切人,对这首词写一段鉴赏性的文字。 (2002年上海试题)
虞美人·听雨 蒋 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解答此题,不要面面俱到,围绕一点写即可。例如从内容、形象、线索、语言风格等等方面均可。
参考答案:
①从谋篇行文的角度看,这首词是从旧日之我写到今日之我,在时间上为顺叙;但它的写作触发点却是从今日之我想到旧日之我,在时间上是逆推上去的。词中居主要地位的应当是今我,而非旧我。因此,词中的三幅画,是紧密相连的,当我们读到第三幅画时,只会感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独自在僧庐下倾听着夜雨。这样一个极其单调的画面,正表现出画中人处境的极端孤寂和心境的极端萧索。他在尝遍悲欢离合的滋味,又经历江山易主的巨大变故后,不但埋葬了少年的欢乐,也埋葬了壮年的愁恨,一切皆空,万念俱灰,此时此地再听到点点滴滴的雨声,虽然感到雨声的无情,而自己却已木然,无动于衷了。词的结尾,以“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这样两句无可奈何的话,总结了他“听雨”的一生。
②从线索的角度看,这首词层次清楚,脉络分明。词的上片感怀已逝的岁月,下片是慨叹目前的境况,它按时间顺序,由少年写到壮年,再写到老年,写了三个不同时期的不同环境、不同生活和不同心情,而以“听雨”作为一条贯串始终的线索。
③从组材的角度看,作者非常高明。作者的一生是在战乱年代中度过的。这首词正是他的忧患余生的自述。其写作的高妙之处在于:作者没有用抽象的叙述来进行概括,而是从自己漫长的一生和曲折的经历中,截取了三幅富有暗示性和象征性的画面,通过它们,形象地概括了从少到老在环境、生活、心情各方面所发生的变化,其概括本领是极其高明的。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99762.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文言文蹇材望伪态阅读理解

    文言文蹇材望伪态阅读理解   蹇材望伪态   【原文】:蹇(jiǎn)材望,蜀人,为湖州倅。北兵之将至也,蹇毅然自誓必死,乃作大锡牌,镌其上曰:大宋忠臣蹇材望。且以银二笏凿窍,并书…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78
  • 陈与义《渔家傲·今日山头云欲举》阅读答案

    渔家傲(福建道中) 【宋】陈与义 今日山头云欲举。青蛟素凤移时舞。行到石桥闻细雨。听还住,风吹却过溪西去。 我欲寻诗宽久旅。桃花落尽春无所。渺渺篮舆穿翠楚。悠然处,高林忽送黄鸸语。…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83
  • 《宋史·李允正传》原文及译文赏析

      允正字修己,以荫补供奉官。太平兴国中,掌左藏库,屡得升殿奏事,太宗颇记忆其旧故。雍熙中,与张平同掌三班,俄为阁门祗候。四年,迁阁门通事舍人。时女弟适许王,以居第质于宋偓,太宗诘…

    古诗文 2022年11月9日
    71
  • “泪痕带霜微凝,酒力冲寒犹弱”全词翻译赏析

    “泪痕带霜微凝,酒力冲寒犹弱”出自刘一止《喜迁莺·晓行·晓光催角》 喜迁莺·晓行 刘一止 晓光催角。听宿鸟未惊,邻…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130
  • 张籍《忆远》思念家乡亲人诗

    张籍·《忆远》 行人犹未有归期,万里初程日暮时。 唯爱门前双柳树,枝枝叶叶不相离。   【注释】 (1)忆远:思念远方。 【赏析心得】 “行人犹…

    古诗文 2022年9月10日
    282
  •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种树郭橐驼传》是唐代柳宗元的作品。本文是一篇兼具寓言和政论色彩的传记文,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郭橐驼种树的本事已不可考,后世学者多认为这是设事明理之作。本文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91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