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练习题:《子路见孔子》

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练习题:《子路见孔子》

  子路见孔子

  子路见孔子,孔子问曰:“何好?”曰:“好长剑。”子曰:“以子之能,加之学,岂可及乎?”子路曰:“学岂有益哉?”子曰:“狂马不释策,操弓不反檠①,木受绳则正,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成?”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何学之为?”子曰:“括②而羽之,镞③而厉之,其入不益深乎?”子路拜曰:“敬受命。”

  (选自《孔子家语》)

  【注释】①檠:矫正弓弩的器具。②括:扎,束。③镞:箭头。

  1.下列词语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括而羽之B.镞而厉之

  C.稍稍宾客其父D.人受谏则圣

  2.下列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孔子问曰:“何好?”

  A.何学之为B.何陋之有

  C.其入不益深乎D.孰不顺成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狂马不释策,操弓不反檠,木受绳则正,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文字中孔子的’谈话令人信服,请就其中的谈话技巧加以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比喻说理的方法,另举一事例来说服子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译文】

  孔子问好

  孔子遇见了子路,孔子问:“你有什么喜好?”子路回答说:“我喜欢长剑。”孔子说:“我不是问这方面。以你的天赋,再加上学习,应该能有好的才能。”子路说:“学习能够增长我们的能力吗?”孔子说:“好比君王如果没有敢进谏的大臣,政事就会有错失;读书人如果没有能够指正自己缺点的朋友,品德就容易有缺失。对性情狂放的马不能放下鞭子,操弓射箭则不能随便更换辅正的檠。木材经墨线划过再加工就直了,人能接受善言规劝就能品格高尚。接受教导认真多问,没有什么学不成的。违背仁德专行恶事的人,随时要接受国法的制裁。所以说君子不能不学习。”子路说:“南山有一种竹子,不须揉烤加工就很笔直,削尖后射出去,能穿透犀牛的厚皮,所以有些东西天赋异秉又何必经过学习的过程呢?”孔子说:“如果在箭尾安上羽毛,箭头磨得锐利,箭不是能射得更深更远吗?”子路听后拜谢说:“真是受益良多。”

  【参考答案】

  1.D

  2.B

  3.赶马不能放下鞭子,射弓不能背离矫正弓弩的器具,木材经墨线划过再加工就直了,人接受批评意见就会变得圣明,经过学习训练注重向人求教,谁不会顺利成功呢?

  4.略。

  5.略。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001724.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曾巩《刑赏论》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刑赏论 [宋]曾 巩 《书》记皋陶①之说曰:“罪疑惟轻,功疑惟重。”释者曰:“刑疑附轻,赏疑从重,忠厚之至也!”夫有大罪者,其刑薄则…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70
  • 《治国必先富民》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治国必先富民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凌上犯禁,凌上犯禁则…

    古诗文 2022年11月16日
    77
  •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1.解释加点词。 (1)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

    古诗文 2022年11月23日
    106
  • 陈子昂《感遇》“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全诗翻译赏析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译文]   这一年的芬芳就要消逝,弥漫的芳香却始终无人欣赏。    [出自]&nbsp…

    古诗文 2022年11月18日
    87
  • 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注释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

    古诗文 2022年10月10日
    62
  • 中学文言文考试要注意这几点

    中学文言文考试要注意这几点   通读文段明大义   词不离句,句不离段。要想断句,先要把有关的文段通读几遍,力求对全段乃至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若为记叙文。则先理出其记叙的要素…

    古诗文 2022年11月20日
    48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