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阅读《龚遂为渤海太守》练习题

高中文言文阅读《龚遂为渤海太守》练习题

  龚遂为渤海太守

  汉宣帝即位,久之,渤海左右郡岁饥,盗贼并起,二千石①不能禽制。上选能治者,丞相、御史举遂可用,上以为渤海太守。时遂年七十余,召见,形貌短小,宣帝望见,不副所闻,心内轻焉。谓遂曰:“渤海废乱,朕甚忧之。君欲何以息其盗贼,以称朕意?”遂对曰:“海濒②遐远,不沾圣化③,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④

  中耳。今欲使臣胜之耶?将安之也?”上闻遂对,甚说,答曰:“选用贤良,固欲安之也。”遂至渤海界,郡闻新太守至,发兵以迎,遂皆遣还。移书敕属县:“悉罢逐捕盗贼吏,诸持锄钩⑤田器者,皆为良民,吏无得问,持兵者乃为盗贼。”遂单车独行至府,郡中翕然⑥,盗贼亦皆罢。遂乃开仓廪假贫民,选用良吏。遂见齐⑦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俭

  约,劝务农桑。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曰:“何为带牛佩犊!”春夏不得不趋田亩,秋冬课收敛,吏民皆富实,狱讼止息。

  (选自《汉书龚遂传》)

  [注释]①二千石:年俸禄为二千石的官吏。此指郡太守。②海濒:海边。③圣化:皇帝的’教化。④潢池:即池塘。此比喻濒海的渤海郡。⑤钩:镰刀。⑥翕(xī)然:一下子平静下来。⑦齐:渤海郡古为齐地。

  [文言知识]

  “饥”、“劝”及其他。“饥”本指灾荒,上文“渤海左右郡岁饥”,“岁饥”即荒年。又,《嗟来之食》:“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大饥”即大规模灾荒。但“饥”后来也指“饥饿”,上文“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其中“饥寒”即指饥饿与寒冷。再说“劝”。上文“劝务农桑”中的“劝”,解为“鼓励”、“勉励”,句意为勉励(百姓)从事农业生产。“劝学”即勉励(他人)学习。但后代也有将“劝”作为“劝阻”用的。文言中的这种词义现象要特别注意,一不小心就会搞错。再如“恨”,它既可指“怨恨”,又可解为“遗憾”。《前出师表》:“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汉桓帝、汉灵帝是“先帝”(刘备)的祖上,纵然他们昏庸,刘备也不可能“怨恨”他们,因此“痛恨”要解释为“痛心与遗憾”。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并 ②禽 ③举 ④副 ⑤恤 ⑥说 ⑦遣还 ⑧罢 ⑨得 ⑩躬 ⑩犊 ⑩课

  2.翻译:①君欲何以息其盗贼,以称朕意?

  ②臣胜之耶?将安之也?

  ③移书敕属县 ④遂乃开仓廪假贫民

  3.理解:“好末技”中的“末技”是指

  参考答案:

  龚遂为渤海太守

  1.①同时 ②同“擒”③推荐④符合⑤周济、体谅⑥同“悦”⑦打发(他们)回去⑧撤去⑨能⑩亲自11小牛12督促 2.①你想用什么办法平息那里的盗贼,而满足我的心意?②如今想要我战胜他们呢,还是安抚他们?③发信告诫下属各县;④龚遂便打开粮仓将粮食借给贫穷的百姓。 3.指工商业。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001747.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经典励志的古诗句

      1、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2、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七绝·为女民兵题照》   3、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沁园春…

    古诗文 2022年11月9日
    61
  • 《楚辞 渔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阅读答案及翻译

    渔 父 《楚辞》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111
  • 塞鸿秋・山行警

    东边路、西边路、南边路,五里铺、七里铺、十里铺[一],行一步、盼一步、懒一步。霎时间天也暮日也暮云也暮,斜阳满地铺,回首生烟雾,兀的不山无数水无数情无数[二]。 注释[一]铺:这里…

    古诗文 2022年5月24日
    159
  • 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注释1.独步:一个人散步或走路。 2.蹊(xī):小路。 3.娇:可爱的。 4.恰恰:恰巧碰上。一说鸟叫声。 5.…

    古诗文 2022年5月24日
    142
  • 咏新竹

    朝代:清代 作者:佚名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此君志欲擎天碧,耸出云头高百尺。只恐年深化作龙,一朝飞去不留迹。

    古诗文 2020年3月12日
    1.7K
  • “贞观四年,突厥颉利为李靖所击败”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贞观四年,突厥颉利为李靖所击败,其部落多来归降。诏议安边之策。中书令温彦博议:“请于河南处之,得为捍蔽,又不离其土俗,因抚之,一则实空虚之地,二则示无猜之心。&rdqu…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65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