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指导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指导

  语文是一个人一生中离不开的工具。

  (一)语境推断

  文言文实词含义丰富,大多都存在一词多义现象,要想对其进行准确的界定、理解,需要我们借助上下文的语境进行推断。

  如前些年天津卷考查的是“南迫洛阳”一句中“迫”字的含义。审视该句语境“今河内带河为国,户口殷实,北通上党,南迫洛阳”可以看出,“南迫洛阳”一句是交代“河内”的地理位置,所以“迫”解释为“逼近”更符合上下文意。据此可以推断,该题A项的解释是不合语境的,因为“逼迫”的对象应为“人”,而该句中“迫”的对象是“物”(洛阳)。

  又如2005年重庆高考(课程)试题中考查“富人有不占田籍而质人田券至万亩”中“质”字的含义,从这一段的上下文来看是说那些富人不拥有“田籍”却要向百姓收税,由此看来“质”与质问之间显然没有什么关系,而应理解为“抵押”。

  (二)巧借字形

  中国汉字中多为会意字和形声字,因此我们可以借助汉字的形旁来忖度实词的含义。

  如天津卷考查“有牧人御众之才”中“牧”的含义。该句中的“牧”是一个左右结构的`会意字,左为“牛(泛指牲畜”,右为“人手中拿着一条鞭子”,把两者的意思联系起来,就是“放牧牲畜”;引申一下,对象如果是人,自然就是“统治,治理”之意了。所以该项的解释是正确的。

  又如全国高考试题甲卷要求解释“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这其中涉及对一个“籴”字的考查,而这个字对于大多数的考生而言都比较陌生。如果观察这个字的字形我们不难发现,这是一个由“入”字和“米”字组成的会意字,故其本意应为“买进粮食”,与“粜”相对。

  此外古汉语中的通假字绝大多数为形近通假,故而借助字形还可以帮助我们识别通假字: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娶)(《孔雀东南飞》)

  屈平既绌(黜)(《屈原列传》)

  召有司案图。(按)(《廉颇蔺相如列传》)

  (三)迁移联想

  近几年的高考文言文趋于浅近,且贴近生活,贴近课本。因此,在揣测实词含义时可以迁移联想,从而对这些实词作出正确的援引解释。

  如四川高考试题考查“环堵之中”的“堵”的含义,联想到高中语文课文《促织》中有“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的句子,这里的“堵”,就是“墙”的意思。推断出所给选项“院子”的说法显然有误。

  如北京高考试题考查“庆封出猎,景公与陈无宇、公孙灶、公孙趸诛封”一句中“诛”字的含义,我们就可以联想到成语“口诛笔伐”中的“诛”是“讨伐、谴责”的意思,这样就不难推断出题干所说的“杀掉”是错误的。

  如全国高考试题要求解释“使老弱女子乘城”中“乘”的含义,联系高中课本第三册中《氓》一文中“乘彼?垣,以望复关”一句,这里的“乘”字应理解为“登上”,从而排除“巡视”这一错误选项。

  (四)语法求解

  所谓语法求解,即运用现代汉语的语法常识,通过判断其词性的方法对所给选项进行推断排除。

  如安徽高考试题中“资生之业,靡不毕书”一句中,考查“资”的含义,由语法结构可以看出“资生”一词应为动宾结构,“生”应为“资”的宾语,故这里解释为“资财”显然有误,应理解为“凭借、获取,本文指用来谋生的方法。”。

  又如:浙江高考试题“庭除甚芜。除:废弃”。从句子结构形式看“庭除”是句子的主语,从而推断“除”是名词,解释为“废弃”显然有误。联系《苏武传》可知“除”是“台阶”的意思。

  又如湖北高考试题中考查“昌期少年,不闲吏事”一句中“闲”字的含义,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该句主语是“昌期”,后边有宾语是“吏事”,根据语法可以推断“闲”应该是一个动词,由此初步推断“空闲”这种解释有误,这里应理解为通假字,通“娴”,是熟悉的意思。

  (五)妙用修辞

  在古汉语中常常会出现“互文见义”、“同义词复用”等文言现象,故而我们可以依据这一特征,借助已知实词的含义推断未知实词的含义。

  如全国高考试题中要求解释“顽鲁者亦当矜怜”中“顽鲁”一词的含义,我们可以参照原文,找到与这句话相对应的句子“贤俊者自可赏爱”,从而可得出“顽鲁”是相对“贤俊”而言的,即“才德不出众,愚昧蠢笨”之意,而非“顽皮”、“固执”抑或“鲁莽”。

  (六)引申推断

  古汉语经历了一个由单音节词转变为多音节词,由一词一义演变为一词多义的过程,因而一个词的原始含义与其不断扩展、丰富后的引申义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如果我们知道其中一个义项,便可以据此推想到其他相关义项。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001952.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义犬救主》文言文阅读及翻译

    《义犬救主》文言文阅读及翻译   【原文】   华隆好弋。畜一犬,号曰 的尾 ,每将自随。隆后至江边,被一大蛇围绕周身。犬遂咋蛇死焉。而华隆僵仆无所知矣。犬彷徨嗥吠,往复路间。家人…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111
  • 赞美泰山的诗句

    赞美泰山的诗句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杜甫《望岳》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 杜甫《望岳》   岱宗夫如何?…

    古诗文 2022年11月22日
    77
  • “桑怿,开封雍丘人。怿举进士”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⑴桑怿,开封雍丘人。怿举进士,再不中。去游汝、颍间,得龙城废田数顷,退而力耕。岁凶,汝旁诸县多盗。怿白令,愿为耆长,往来里中察奸民。因召里中少年,戒曰:“盗不可为也,吾…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139
  • 文言文《狂泉》原文

    文言文《狂泉》原文   狂泉   昔(1)有一国,国中一水,号曰“狂泉”。国人饮此水,无不狂,惟(2)国君穿(3)井而汲(4),独得无恙(5)。国人既(6)并(7)狂,反谓国主之不…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143
  • 欧阳修文集――卷一二五・于役志

      景?三年丙子岁,五月九日丙戌,希文出知饶州。   戊子,送希文,饮于祥源之东园。   壬辰,安道贬筠州。   甲午,师鲁贬郢州。   乙未,安道东行,不及送。余与君贶追之,不克…

    古诗文 2022年10月7日
    94
  • 徐再思《折桂令·春情》全文

      情之为伤,苦了多少人,煞了多少忆,情之为悲,冷了多少清,落了多少思,纵使飞蛾扑火却依然义无反顾,只观情,伤人伤己,却是一生无法割断,落一笔长相思,挥洒多少痴情泪,饮一杯浊酒,品…

    古诗文 2022年11月12日
    69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