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与弘扬民族文化传统四题

文言文教学与弘扬民族文化传统四题

  1.从人物事件中,给学生以感情的激励透过文言文篇章的语言表达形式,看出其所叙述、议论的人物和事件,这“事有人为,人因事显”的生动故事,最易诱发学生的兴趣,激励学生的情绪和感情。因此,对类似的课文如《为学)、《左忠毅公轶事》等,经常规的讲解后,宜让学生熟悉并流利地转述故事内容。反复畅谈自己的认识和看法。同类型的篇目阅读积累一定的数量并经过了一段时间后,学生可依的间先后或事件的性质分类归纳,从特定的时代文化背景中,感受到这些人物的崇高品格和事件的历史价值: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能披荆斩棘生存发展,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正源于这些人物的英勇奋斗和杰出贡献。

  2.从思想精神中,给学生以理性的感悟人物。事件是思想、精神的最大载体,而思想精神又是“万物的伟大杠杆”和“灵魂的大气层”(两处均引自史蒂文森《世界名言博引》一书),这种思想。精神在我们古老文明的国度里,它“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间”(引孟子语),如《师说)、《治平篇》、(论语)和《孟子》的选文等。教学中,在疏通文意之后,让学生明确文章所宣达的思想主张,所提倡的主体精神以及这种思想、精神在长期历史延伸中所铸就成的民族性格特质。“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有屈原型的操守坚贞。正直不阿;“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舍生取义,与民同乐,有孟轲的民主思想精华……像这样当一个单元或学期、学年后,引导学生列表归类,可在青春、信仰。前途、理想、知识、成材、尊师、品德、文明等栏目内,分别摘录出所学文言文中的语句、格言、诗行、典故事例,这不仅积累了十分可贵的写作论据,而且在学习。品赏中,陶冶了性情,感悟出生活的经理,构筑我们伟大民族的审美素养和创造精神。

  3、从发展发掘中,给学生以系统的认知现行高中语文课本,附有各种内容的“单元知识和训练”,如《古代诗歌的艺术欣赏)、《文言文常见的文体及其特点》,末后又有《我国的古代文学》的专论。这些内涵有认知阶梯性和统括方位性的’部分,切不可匆匆掉以轻心,应在温习串接中,看出各单元的系统联系;在综合归纳中,看到民族文化的发展;在重点发掘品味中,看到依然闪烁的现实主义的光芒。

  4、从语言手法中,给学生以有益的借鉴文言文名篇,大多有着高超的语言表现技巧。有的长于塑造人物形象。刻画心理活动、描绘环境氛围;有的长于组织布局、论证推理、设譬取喻。《大纲》中还指出,可以选入少量带有消极因素而艺术性较高的名篇,所以阅读分析时,应借鉴这些表现技巧,提高学生写作现代文的能力,同时阅读分析好名著选段,有利于对整体名著的课外阅读分析。处于中学时代的青年,都具有较强的仿效心理,因此学习文言文注重吸取其中的写作方法,这对以后健康文风的形成和发展,也是大有裨益的。”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005116.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舟夜书所见

    朝代:清代 作者:查慎行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古诗文 2020年3月21日
    593
  • 《武昌九曲亭记 北宋?苏辙》阅读答案

    武昌九曲亭记 北宋·苏辙 ①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陀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

    古诗文 2022年5月18日
    153
  •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的意思及作者全词翻译赏析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译文]  残月高挂在稀疏的梧桐,滴漏声断了,人群开始安静。   [出自]  北宋 苏轼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

    古诗文 2022年11月18日
    41
  • 《菩萨蛮其二》原文翻译及赏析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的大意:不要在老之前回到故乡,不然回到家乡后会悔断肚肠。   出自韦庄《菩萨蛮其二》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

    古诗文 2022年11月9日
    56
  • 沉醉东风・春情

    残花酿蜂儿蜜脾[一],细雨和燕子香泥。白雪柳絮飞[二],红雨桃花坠[三],杜鹃声里又春归。纵有新诗赠别离,医不可相思病体[四]。 【注释】[一]蜜脾:蜜蜂酿蜜的巢房,连成一片,其形…

    古诗文 2022年5月24日
    124
  • 高中语文《郑袤传》原文及译文

      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也。父让,王莽时为城门校尉,寓于北地而卒。鸿时尚幼,以遭乱世,因卷席而葬。后受业太学,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

    古诗文 2022年11月7日
    59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