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方山子传》文言文选段练习及答案

《古文观止方山子传》文言文选段练习及答案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①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②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③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九年,余在歧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选自《古文观止·方山子传》作者苏轼)【注】①朱家、郭解:二人都是西汉时的游侠,喜替人排忧解难。②方山冠:汉代祭祀宗庙时乐舞者所戴的一种帽子,唐宋时,隐者常喜戴之。③矍然:吃惊的样子。参考译文:

  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为人,乡里的游侠之士都尊奉他。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到了晚年才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住茅屋,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放弃坐车骑马,毁坏书生衣帽,徒步来往于山里,没有人认识他。人们见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就说:“这不就是古代乐师戴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因此就称他为“方山子”。

  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我说:“啊哟,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怎么会住在这里的呢?”方山子也惊讶地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我把原因告诉了他,他低头不语,继而仰天大笑,请我住到他家去。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儿奴仆都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

  我对此感到十分惊异。就回想起方山子年轻的时候,曾是个嗜酒弄剑,挥金如土的游侠之士。十九年前,我在岐下,见到方山子带着两名骑马随从,身藏两箭,在西山游猎。只见前方一鹊飞起,他便叫随从追赶射鹊,未能射中。方山子拉紧韁绳,独自跃马向前,一箭射中飞鹊。

  问题:

  1.下列句中的“于”与“余谪居于黄”中的“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贤于材人远矣 B.仓鹰击于殿上 C. 舜发于畎亩之中 D.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2.下列对文章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方山子是苏轼的朋友陈慥,年轻时是有侠义思想的人。

  B.选文写了方山子少年、壮年和晚年时的不同遭遇和思想变化。

  C.方山子在晚年隐居山林是为了不受世俗的困扰、过逍遥自在的生活。

  D.作者写方山子,实际上是悲自己被贬黄州“怀才不遇”的境况。

  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晚乃遁于光、黄间 遁: ②因谓之方山子 谓: ③适见焉 适: ④余既耸然异之 异:

  4.翻译下面的句子。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译:

  答案:

  1、B

  2、C

  3、①隐居。 ②称,叫 ③适逢,正巧 ④以……为异

  4、简陋的居室空空荡荡,然而他的妻子、儿女和奴婢都显出怡然自得的样子。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010432.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资治通鉴《诸侯推恩》的原文及翻译

       主父偃说上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yín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今诸侯子弟…

    古诗文 2022年11月11日
    70
  • 白头吟李白拼音版全文的意思

    “白头吟李白拼音版全文的意思”由文言文之家整理发布,欢迎阅读。 白头吟李白拼音版全文 《 白bái头tóu吟yín…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79
  • 菩萨蛮·隔花才歇廉纤雨

    朝代:清代 作者:纳兰性德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隔花才歇廉纤雨,一声弹指混无语。梁燕自双归,长条脉脉垂。小屏山色远,妆薄铅华浅。独自立瑶阶,透寒金缕鞋。

    古诗文 2020年3月17日
    520
  • 学习文言文有效的方法

    学习文言文有效的方法   虽然文言文不是现实中的语言,今天的学习和生活中都已不再使用,但它是现代文的源泉,还在以各种方式影响着我们现在使用的语言。所以,要学好现代文,必须有坚实的文…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47
  •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85
  • “先生姓朱,讳筠,字竹君”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先生姓朱,讳筠,字竹君,顺天大兴人。九岁入都,十三岁通《五经》,有文名。先生少英异,至性过人,与弟文正公珪,俱擅文名,为钜公契赏。及丁父忧,服阙,不肯出仕,欲为名山大川之游。会文正…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52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