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文言文练习题

课内文言文练习题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16分)

  【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人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晏子春秋》)

  【乙】景公游于寿宫,睹长年负薪者,而有饥色。公悲之,喟然叹曰:“令吏养之!”晏子曰:“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君爱老而恩无所不逮①治国之本也。”公笑,有喜色。晏子曰:“圣王见贤以乐贤,见不肖以哀不肖。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②之无室者,论而共秩焉。”公曰:“诺。”于是老弱有养,鳏寡有室。

  (《晏子春秋》)

  注释:①逮:到。②鳏寡:老而无偶的男女。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4分)(1)齐人也,坐盗 ( ) (2)齐人固善盗乎 ( )

  (3)水土异也 ( ) (4)公悲之,喟然叹曰 ( )

  【小题2】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2分)君 爱 老 而 恩 无 所 不 逮 治 国 之 本 也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1)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2)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

  【小题4】根据甲乙两文,你认为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答案【小题1】犯罪 善于 不同 同情

  【小题1】君爱老 / 而恩无所不逮 / 治国之本也

  【小题1】(1)只是叶子的形状相像,它们果实的味道不同。

  (2)我听说,喜好贤能的.人,怜悯不幸的人,这是执掌国家的根本啊。

  【小题1】晏子是一个机智善辩、能维护国家尊严和关爱百姓、关注民生的人。

  解析【小题1】这是对文言实虚词考点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小题1】学生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

  【小题1】这是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翻译。翻译句子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能通过增补、替换、调整等手段来准确理解句子的意思。关键点:“徒”、其实” “乐”、哀”、判断句。

  【小题1】这考查的是对人物的评价。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和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学生学会结合文本内容来进行具体分析能从原文中找出依据。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010462.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曾子杀彘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曾子杀彘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人要言必行,行必果,要诚实守信 不论在教育子女,还是做人,要注意言传身教,不能以欺骗作为手段,做任何事都要说到做到,不能说谎。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这样才…

    古诗文 2022年5月21日
    169
  • 林正大《水调歌头》阅读答案

    水调歌头 林正大    仕宦至卿相,富贵好归乡。高车驷马,都人夹道共瞻望。意气当年尤盛,荣比昔人衣锦,昼锦以名堂①。海内知名士,久矣望馀光。    大丈夫,荣与贵,视寻常。丰功令德…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44
  • 《刘南垣公规劝》“国朝尚书刘南垣公,请老家居”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刘南垣开喻门生 国朝①尚书刘南垣公,请老②家居。有直指使者③,以饮食苛求属吏,郡县患之。公曰:“此吾门生,当开谕之。”俟其来,款之,曰:“老夫欲…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68
  • 文言文教学的误区和思考

    文言文教学的误区和思考   误区之一:字字精准加寻章摘句   几乎所有的考试,凡涉及默写填空,多一字,少一字,错一字,概不给分,哪怕这一字改动无关紧要,哪怕改动后的这一字与原文相比…

    古诗文 2022年11月20日
    54
  • 夜下征虏亭李白拼音版古诗

    “夜下征虏亭李白拼音版古诗”由文言文之家整理发布,欢迎阅读。 夜下征虏亭李白拼音版古诗 《 夜yè下xià征zhēng虏lǔ亭t…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151
  • 《武王问治国之道》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武王问治国之道 原文 武王问于太公曰:“治国之道若何?”太公对曰:“治国之道,爱民而已。”曰:“爱民若何?”…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62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