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而不信文言文翻译

屈而不信文言文翻译

  屈而不信这则故事中,孟子用一则小事件,寥寥数语,就生动又略带嘲讽地批评了那些“心不若人,则不知恶”的人。屈而不信的文言文翻译是什么?

  《屈而不信》

  原文

  孟子曰:''今有无名之指屈而不伸,非疾痛害事也,如有能信之者,则不远秦、楚之路,为指之不若人也。指不若人,则知恶之;心不若人,则不知恶,此之谓不知类也。''

  译文

  孟子说:“现在有(个人),(他的)无名指弯了,不能伸直,并不疼痛碍事。如果有能使它伸直的.人,(这个人)就一定不以去秦楚的路为远(而去求治),这为的是一个手指头不如别人。(一个)手指头不如别人,就知道厌恶它;内心不如别人,竟不知道厌恶(它),这就叫做不知轻重主次。”(选自《孟子·告子上》)。

  注释

  1. 信:通“伸”。

  2. 则(第一个):就。

  3. 不远秦、楚之路:不以去秦国去楚国的路途为远。远,意动用法,以……为远。

  4. 则(第二个):竟然,却。

  5. 恶:厌恶。

  6. 此之谓:这就叫作。

  7. 不知类:不知轻重主次。类,类推。

  ※无名指:中指与小指之间的指头,人类最不灵活的手指。

  《屈而不信》阅读练习

  1、找出文中通假字,并解释。

  2、下列句中,“则”的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A.如有能信之者,则不远秦、楚之路

  B.指不若人,则如恶之

  C.心不若人,则不知恶

  D.学而不思则罔

  3、指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1)如有能信之者

  (2)则不远秦、楚之路

  4、翻译句子。

  (1)如有能信之者,则不远秦、楚之路,为指之不若

  (2)指不若人,则知恶之;心不若人,则不知恶,此之谓不知类也。

  5、“此之谓不知类也”“此”指代什么?“不知类”应该怎样理解

  答案:

  1.“信”通“伸”,伸直。

  2.C。

  3.(1)信—通“伸”,使……伸直

  (2)远—以……为远

  4.(1).如果有能使它伸直的人,(这个人)就一定不以去秦楚的路为远(而去求治),这为的是一个手指头不如别人。

  (2).(一个)手指头不如别人,就知道厌恶它;内心不如别人,竟不知道厌恶,这就叫做不知轻重主次。

  5.“此”指代“指不若人,则知恶之;心不若人,则不知恶”。“不知类”的意思是“不知轻重主次”。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012197.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译文及赏析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唐代:王维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朝罢须裁五色诏…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37
  • 鲁肃简公二事

      【文言文】   鲁肃简公宗道,为人忠实。仁宗在东宫,宗道为谕德。其居侧有酒肆,公微行饮其中。一日,真宗急召,使者及门,而公不在。移时饮归,中使与约曰:“上若怪公来迟…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132
  • 十二月带尧民歌・别情

    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①。见杨柳飞绵滚滚②,对桃花醉脸醺醺③,透内阁香风阵阵④,掩重门暮雨纷纷⑤。怕黄错不觉黄昏⑥,不消魂怎地不消魂⑦,新洋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⑧。今…

    古诗文 2022年5月24日
    118
  • “许国,字维桢,歙县人”阅读答案及翻译

    许国,字维桢,歙县人。举乡试第一,登嘉靖四十四年进士。神宗为太子出合,兼校书。及即位,进右赞善,充日讲官。十一年四月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国与首辅申时行善。以丁此吕事与言…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63
  • 减字木兰花·淮山隐隐

    朝代:宋代 作者:佚名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淮山隐隐。千里云峰千里恨。淮水悠悠。万顷烟波万顷愁。 山长水远。遮住行人东望眼。恨旧愁新。有泪无言对晚春。

    古诗文 2020年5月23日
    751
  • “史天泽,字润浦,秉直季子也”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史天泽,字润浦,秉直季子也。身长八尺,音如洪钟,善骑射,勇力绝人。中统元年,世祖即位,首召天泽,问以治国安民之道,即具疏以对,大略谓:“朝廷当先立省部以正纪纲,设监司以…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36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