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三峡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三峡原文及翻译

  《三峡》节选自南北朝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江水注》,是著名山水散文。下面来看看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三峡原文及翻译吧,欢迎来参考!

  三峡

  朝代:南北朝

  作者:郦道元

  原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溯 同:泝)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巘 写作:山献)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翻译

  在三峡七百里(的沿途)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 ;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到。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坡的时候,顺流而下逆流而上的航路都被阻断。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大多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峻,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从高处传来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凄凉怪异,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创作背景

  郦道元(469或472——527)生活于南北朝北魏时期,出生在范阳郡(今河北省高碑店市境内)一个官宦世家,世袭永宁侯。少年时代就喜爱游览。后来他做了官,就到各地游历,每到一地除参观名胜古迹外,还用心勘察水流地势,了解沿岸地理、地貌、土壤、气候,人民的生产生活,地域的变迁等。

  长江三峡人杰地灵,大峡深谷曾是三国古战场,是无数英雄豪杰用武之地。这儿有许多名胜古迹,白帝城、黄陵、南津关、孙夫人庙等。他们同旖旎的山水风光交相辉映,名扬四海。长江三峡是世界大峡谷之一,以壮丽河山的天然胜景闻名中外。这段文字主要引自南朝盛弘之的《荆州记》,而《荆州记》中关于三峡的描写则来自东晋袁山松的《宜都山川记》。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014840.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书谢御史阅读文言文

      书谢御史【清】吴敏树   谢御史者,吾楚湘乡谢芗泉先生也。当乾隆末,宰相和珅用事,权焰张。有宠奴常乘和车以出,人避之,莫敢诘。先生为御史,巡城遇之,怒,命卒曵下奴,笞之。奴曰:…

    古诗文 2022年11月12日
    50
  • “郝士美,字和夫,兖州金乡”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郝士美,字和夫,兖州金乡-。父纯,字高卿,举进士、拔苹、制策皆高第,张九龄、李邕数称之。自拾遗七迁至中书舍人。处事不回,为宰相元载所忌。时鱼朝恩以牙将李琮署两街功德使,琮恃势桀横,…

    古诗文 2022年11月16日
    50
  • 李白“我昔钓白龙”下一句及全诗意思赏析

    我昔钓白龙的下一句是“放龙溪水傍”,整句: 我昔钓白龙,放龙溪水傍。 诗句出自唐代诗人李白 的《留别曹南群官之江南》。 留别曹南群官之江南 作者:李白 年代…

    古诗文 2022年11月18日
    58
  • 六年级语文第六单元同步练习:《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______。天净沙是______,秋思是散曲的…

    古诗文 2022年11月11日
    45
  • 蹊跷的意思解释 蹊跷造句 近义词反义词

    蹊跷的意思: [qīqiao] 奇怪;可疑:这件事来得有点~。也说跷蹊。 蹊跷百科解释: 蹊跷(qīqiāo),亦作蹊蹻,指奇怪、可疑,或不平正。又指花样、奥妙。 蹊跷的详细解释:…

    古诗文 2023年2月18日
    31
  • 程迥文言文原文阅读

    程迥文言文原文阅读   导语:程迥,字可久,应天府宁陵人。家于沙随,靖康之乱,徙绍兴之余姚。年十五,丁内外艰,孤贫飘泊,无以自振。二十余,始知读书,时乱甫定,西北士大夫多在钱塘,迥…

    古诗文 2022年11月30日
    44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