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歧之人文言文翻译

南歧之人文言文翻译

  《南歧之人》表达了一个人不能坚持自己的错误的想法,要倾听别人的想法,才能不断进步!自知之明最重要!以下是小编收集的文言文相关内容,欢迎查看!

  出处

  本文言文由《两谿文集》改编。

  明刘球撰。球字求乐,更字廷振,安福人。永乐辛丑进士,授礼部主事,以杨士奇荐,入侍经筵,改侍讲。后忤王振,下诏狱,为振党马顺就狱中支解死。景泰初,赠翰林学士,谥忠愍。事迹具《明史》本传。是编皆所作杂文。球殁后二十八年,其子广东布政司参政钺所编,彭时、刘定之皆为之序。当王振盛时,侯伯公卿,惴惴趋风恐后。而球以一文弱词臣,仗大义以与之抗,至死屹不少挠。沈德符《野获篇》记其见害之后,犹为厉於马顺家。《明史》亦载其事於本传。是其刚毅之

  气,亘生死而不可磨灭。今观其文,乃多和平温雅,殊不类其为人。其殆义理之勇,非气质用事者欤。然味其词旨,大都光明磊落,无依阿淟涊之态,所谓君子之文也。虽残章断简,犹当宝贵。况全集裒然具存,固宜亟为采录,以风厉名教者矣。

  译文

  南岐处在今四川和陕西的山谷之中,那里的水甘甜但是水质很差,喝这种水的人都生了颈瘤病,所以那里的居民没有一个是不得颈瘤病的。有一个外地人来了,一群小孩子和妇女聚过来看,并嘲笑他说:“那人的脖子真奇怪啊!又细又瘦而一点也不像我们!”外地人说:“你们那脖子上高起起了东西是因为颈瘤病。你们不找好药来治你们的病,怎么反而认为我脖子奇怪呢?”

  南岐人说:“我们乡里的所有人都是这样,为什么要除去呢?”

  他们永远也不知道自己会这样是因为得了病。

  注释

  1.瘿病:即颈瘤病,脖子肿大。

  2.群小:小孩子。

  3.焦:细瘦。

  4.谷:谷地。

  5.辄:就。

  6.异哉:奇怪。

  7.垒然:高起的样子。

  8.善药:良药,好药。

  9.反以吾颈为焦耶:认为。

  10.终莫知其为病:是。

  11.秦:今陕西。

  12.蜀:今四川。

  13.不吾类:不像我们。

  14.类:像,相似。

  15.终:最后。

  17.聚:聚集。

  18.故:原因。

  19.甘:甜。

  20.尔等:你们这些(人)。

  21.去:除去。

  22.“异哉,人之颈也!”:倒装句,应为“人之颈也,异哉!”

  23.不吾类:倒装句,应为“不类吾”。

  24.尔之垒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也:全句判断句,“尔之垒然凸出于颈者”是倒装句。

  作者介绍

  简介

  刘元卿(1544—1609),字调甫,号旋宇,一号泸潇,江西萍乡人,明代著名教育家。他从小发奋读书,隆庆四年(1570年)在江西乡试中夺魁,后来在他人的推荐下,带着向朝廷的上书和文卷参加会试,但因“五策伤时,忏张居正”,未获取录,还险遭杀身之祸。隆庆六年(1572年)他创立复礼书院。万历二年(1574年)再次参加考试,又没有被取录,于是绝意功名,回到家乡,研究理学,收徒讲学。

  万历七年(1579年)神宗诏毁书院,全国大多数书院被迫停办,而刘元卿把复礼书院改名为“五谷神祠”,仍聚众讲学如故。后来学禁解除,复礼书院又恢复原名,此后名声更大,“道日益隆,誉日益广”。复礼书院有严密的学规,且教育质量好,以致湖南、湖北等省的有志之士都不远千里来此求学,海内学者对刘元卿的学识非常钦佩,誉他为“泰山北斗”。刘元卿还创办了识仁、中道、一德等书院,至此,他与当时省内名流吴康斋、邓潜谷、章本清齐名,被人们称为江西“四君子”。

  随着知名度扩大,不少官员多次上书朝廷,推荐刘元卿,称刘元卿为“负迈俗之志节,蕴济世之经纶”。皇帝非常重视,授他为“国子博士”、“阶承德郎”衔,特别下旨叫刘元卿去京城做官。但刘元卿悉心讲学,不肯去做官。后来皇帝又再次派员催他赴任,刘元卿再三推辞不掉,只好应召入京。不久,即升礼部主事。在朝三年,他提出了许多有利于封建王朝的举措,在《请举朝讲疏》、《节制贡吏疏》、《直陈御倭第一要务疏》中,阐述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对于革除弊政、安定边陲、抵御外侮都是非常有利的。可惜刘元卿的这些政治主张,得不到皇帝的采纳,于是他称病辞归,告老还乡。

  “正学先生”

  刘元卿人称“正学先生”,从弱冠至暮年,一生孜孜于理学。据《明儒学案》载:“先生初游青原山,闻之与人曰:青原诗书之地也,自两邹公子(邹守益的’儿子汝梅、汝先)来后,此风遂绝矣。先生契其言。两邹与之谈学,遂有愤悱之意。因而考索于先儒语录,未之有得也。”从此诱发了刘元卿从事王守仁理学研究的兴趣。他开始在当地求学,但所得不深,于是离乡背井,远游从师。他先后到浙江、湖北等地拜高人为师,经过自己努力求索,成为该学派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刘元卿既能吸收他人之长,又能坚持自己的见解。他以“存守本体,随事躬行”作为一生的言行准则,不信道教,也不信佛教。正如他在《小引自赞》里说的:“不礼释迦,不羡王乔,此泸潇之所以为泸潇,亦泸潇之所以止于泸潇也。”刘元卿的理学思想,在江右王门学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刘元卿逝世后,《明史》为他立了传,明朝名流邹元标为他撰写墓志铭,赞其“流风余韵,百世犹师”。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017828.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闲居》

    司马光 故人通贵绝相过, 门外真堪置雀罗。 我已幽慵僮更懒, 雨来春草一番多。 神宗熙宁三年(1070),王安石主持的变法达到高潮。司马光不满新法,但暂时又无力抗拒,于是从熙宁四年…

    古诗文 2022年9月11日
    156
  • 念奴娇·痛悼余旭

      神州戎伍,猝失金孔雀,山河惊恸。巴蜀巾帼翔玉宇,驾雾腾云神勇。时代天骄,民族秀彦,四海齐称诵。红星流坠,旭光余耀交映。   自古红袖依人,花枝招展,献媚争娇宠。好女不甘风月下,…

    古诗文 2022年11月8日
    266
  • “花影飞莺去,歌声度鸟来”的意思及全诗鉴赏

    “花影飞莺去,歌声度鸟来。”这两句写踏歌过程中,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女郎,舞姿如流莺飞动,歌声清脆,婉转动听,连鸟儿都过来听其歌唱。形容歌舞之美,生动、传神。&…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68
  • 不怕鬼文言文翻译

    不怕鬼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下面就是不怕鬼文言文翻译,请看:   不怕鬼文言文翻译  原文:   曹司农竹虚…

    古诗文 2022年11月29日
    66
  • 《明史・花云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文言文阅读包括4道小题。关于花云的这段文字选自《明史·花云传》,篇幅约600余字。从整体上看,这段人物传记的材料属于典范的文言文作品,故事性强,文字较为浅易,适合高中…

    古诗文 2022年5月17日
    213
  • “雨露初承黄纸诏,烟霞欲别紫霄峰。”的意思及全诗鉴赏

    “雨露初承黄纸诏,烟霞欲别紫霄峰。”这两句是说,承皇帝的雨露恩典,你要迁官去南海;对于你这个酷爱山林的人来说,此番要离开庐山而南下了。诗句含蓄地反映出友人无…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54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