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居》

司马光

故人通贵绝相过, 门外真堪置雀罗。

我已幽慵僮更懒, 雨来春草一番多。

神宗熙宁三年(1070),王安石主持的变法达到高潮。司马光不满新法,但暂时又无力抗拒,于是从熙宁四年至元丰八年(1085),退居洛阳,仅任“坐享俸给,全无所掌”(《乞西京留台状》)的闲散职务,经营小筑,专意著书。本诗即写这一时期的生活情景。

诗题曰“闲居”,但诗人笔下展示的生活场面却不是优游闲散,而是内外交困;诗人的心情也不是恬淡安详,而是抑郁不平。首句谈到过去与自己持同一政见的老朋友,都纷纷随风转舵,投靠了新贵,与自己断绝了过从往来。次句慨叹昔日宾客盈门的盛况不再复来,如今门庭冷落到了真可以安置罗网捕捉鸟雀的地步。作者将自己在洛中的田庄名之曰“独乐园”,说明诗中描写的景况并非虚构。朋友如此冷淡,自己如此孤立,作者自然郁郁寡欢,衣冠也慵散不整。谁料家僮们又趁主人无心料理家务之机而大偷其懒,庭院不打扫,花草不修剪,致使一场春雨过后,野草蔓生,把大好的春光都淹没殆尽。这便是三四句描写的图景。

此诗内容与题目形成鲜明对比,因而具有强烈的讽刺意义。人情世态竟如此炎凉,“故人”僮仆皆如此势利,实在令人心寒齿冷!作者退居洛阳十五年,本是迫于形势;绝口不论时事,更非心甘情愿。从诗中可以看出,他并未忘怀国事。诗中对趋炎附势的“故人”的谴责,就流露出他对新法及其提倡、执行者的不满;对滋生的野草的厌恶,说明了他对这种闲居生活的反感。他希图重返京师,剪除“野草”,整顿朝纲。然而,革新派得到神宗的支持,恰如时当仲春,天降霖雨,遍地野草蓬蓬勃勃。作者只好望“草”兴叹,借诗遣怀了。

这首诗自然朴质,明白如话。前三句带有议论,直抒胸臆,不假藻饰。末句以景作结。全诗虽仅四句,却内涵丰富,耐人寻味,平易中有深致,浅显中见沉郁,显示了司马光作为一个“学者型”诗人的思想深度和艺术功力。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23153.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文言文阅读知识

    文言文阅读知识   考试要求: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37
  • 文言文《后汉书·徐稚传》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后汉书·徐稚传》原文及翻译   原文   徐稚字孺子,豫章南昌人也。家贫,常自耕稼,非其力不食。恭俭义让,所居服其德。屡辟公府,不起。时陈蕃为太守,以礼请署功曹,稚不免之,…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55
  • 如何区别高中文言文中“乃”字的用法

    如何区别高中文言文中“乃”字的用法   高中文言文里的“乃”字可以作副词、代词、连词用,不同词性翻译时意思不同。下面这里了乃作为副词的4种用法,作为代词的2种用法和作为连词的一种用…

    古诗文 2022年11月20日
    58
  • 推敲文言文赏析

    推敲文言文赏析   导语: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最早根据口语写成的书面语中可能就已经有了加工。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

    古诗文 2022年11月29日
    51
  • 《柳梢青春感》原文翻译及赏析

      “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出自南宋末年词人刘辰翁《柳梢青·春感》   “辇下风光”指心念故国,然而风光不再,表现亡国之痛; “山中岁月”指自己身之所在,表现身在山中、报国…

    古诗文 2022年11月8日
    46
  • “黄陵别后春涛隔,湓浦书来秋雨翻”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黄陵别后春涛隔,湓浦书来秋雨翻”这两句是说,诗人与刘蕡大中二年初春在广陵离别,虽然十分思念,但江湖阻隔,一直未再见面;第二年秋天,刘蕡的死讯突然从湓浦传来…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64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