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居》

司马光

故人通贵绝相过, 门外真堪置雀罗。

我已幽慵僮更懒, 雨来春草一番多。

神宗熙宁三年(1070),王安石主持的变法达到高潮。司马光不满新法,但暂时又无力抗拒,于是从熙宁四年至元丰八年(1085),退居洛阳,仅任“坐享俸给,全无所掌”(《乞西京留台状》)的闲散职务,经营小筑,专意著书。本诗即写这一时期的生活情景。

诗题曰“闲居”,但诗人笔下展示的生活场面却不是优游闲散,而是内外交困;诗人的心情也不是恬淡安详,而是抑郁不平。首句谈到过去与自己持同一政见的老朋友,都纷纷随风转舵,投靠了新贵,与自己断绝了过从往来。次句慨叹昔日宾客盈门的盛况不再复来,如今门庭冷落到了真可以安置罗网捕捉鸟雀的地步。作者将自己在洛中的田庄名之曰“独乐园”,说明诗中描写的景况并非虚构。朋友如此冷淡,自己如此孤立,作者自然郁郁寡欢,衣冠也慵散不整。谁料家僮们又趁主人无心料理家务之机而大偷其懒,庭院不打扫,花草不修剪,致使一场春雨过后,野草蔓生,把大好的春光都淹没殆尽。这便是三四句描写的图景。

此诗内容与题目形成鲜明对比,因而具有强烈的讽刺意义。人情世态竟如此炎凉,“故人”僮仆皆如此势利,实在令人心寒齿冷!作者退居洛阳十五年,本是迫于形势;绝口不论时事,更非心甘情愿。从诗中可以看出,他并未忘怀国事。诗中对趋炎附势的“故人”的谴责,就流露出他对新法及其提倡、执行者的不满;对滋生的野草的厌恶,说明了他对这种闲居生活的反感。他希图重返京师,剪除“野草”,整顿朝纲。然而,革新派得到神宗的支持,恰如时当仲春,天降霖雨,遍地野草蓬蓬勃勃。作者只好望“草”兴叹,借诗遣怀了。

这首诗自然朴质,明白如话。前三句带有议论,直抒胸臆,不假藻饰。末句以景作结。全诗虽仅四句,却内涵丰富,耐人寻味,平易中有深致,浅显中见沉郁,显示了司马光作为一个“学者型”诗人的思想深度和艺术功力。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23153.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刘沈处世文言文翻译

    刘沈处世文言文翻译   《刘沈处世》节选自苏轼《东坡志林》,下面是刘沈处世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了解。   原文   刘凝之⑤为①人认所著履②,即与之。此人后得所失履,送还,不肯复取…

    古诗文 2022年11月30日
    107
  • 《资治通鉴》10句名言,千古名言,终身受益!

    一、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资治通鉴.汉纪》 简评:没有了狡猾的兔子,追逐兔子的猎狗,就失去了价值,所以就会被拿来烹煮;没有了天上的飞鸟,射鸟的弓箭就…

    2022年12月6日
    97
  • 海市蜃楼七年级文言文教学案例

    海市蜃楼七年级文言文教学案例   【我想解决的问题】   因为工作关系,我常到农村学校听语文课,发现目前农村语文课堂存在两种极端现象。一种是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节课教几个生字,念…

    古诗文 2022年11月28日
    38
  • 徐中丞讳士林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原文:   徐中丞讳士林,山东文登人,父农也,公幼闻邻儿读书声,乐之,跪太母前曰:“愿送儿置村塾中。”许之。遂中康熙癸巳进士,累迁至福建汀漳道。漳俗斗杀人。捕之辄聚众据山。或请…

    古诗文 2022年11月7日
    43
  • 古诗示儿意思原文翻译-赏析-作者陆游

    作者:陆游 朝代:〔宋代〕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译文及注释 示儿译文 原本知道死去之后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感到悲伤,没能见到国家…

    古诗文 2023年2月18日
    31
  • 文言文虚词则的用法素材

    文言文虚词则的用法素材   (一)连词   1.表示承接关系。译为就、便,或译为原来是、已经是。例如:   ①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司马迁《鸿门宴》)   ②故木受…

    古诗文 2022年11月20日
    39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