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愤》鉴赏

  本系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陆游时年六十有一,这分明是时不待我的年龄。

  前四句概括了自己青壮年时期的豪情壮志和战斗生活情景,其中颔联撷取了两个最能体现“气如山”的画面来表现,不用一个动词,却境界全出,饱含着浓厚的边地气氛和高昂的战斗情绪。又妙在对仗工整,顿挫铿锵,且一气贯注,组接无痕,以其雄放豪迈的气势成为千古传诵的名联。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当英雄无用武之地时,他会回到铁马金戈的记忆里去的。想当年,诗人北望中原,收复失地的壮心豪气,有如山涌,何等气魄!诗人何曾想过杀敌报国之路竟会如此艰难?以为我本无私,倾力报国,那么国必成全于我,孰料竟有奸人作梗、破坏以至于屡遭罢黜?诗人开篇一自问,问出多少郁愤?

  后四句抒发壮心未遂、时光虚掷、功业难成的悲愤之气,但悲愤而不感伤颓废。尾联以诸葛亮自比,不满和悲叹之情交织在—起,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再看尾联。亦用典明志。诸葛坚持北伐,虽“出师一表真名世”,但终归名满天宇,“千载谁堪伯仲间”。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渴望效仿诸葛亮,施展抱负。

  回看整首诗歌,可见句句是愤,字字是愤。以愤而为诗,诗便尽是愤。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05948.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参考

    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参考   一给下列句子中活用的’词加点,并在括号中解释这个词的意思   名词作状语   1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 )( )   2…

    古诗文 2022年11月27日
    62
  • 北人食菱翻译及道理分析

    北人食菱 意思:比喻强强辩别,护其短处。 原文: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53
  • 一句话――闻一多

    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 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 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 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 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 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 “咱们的中国!”…

    古诗文 2022年10月10日
    58
  • 有关于宋史文言文的原文和译文

      原文:   罗点字春伯,抚州崇仁人。六岁能文。登淳熙二年进士第,授定江节度推官。累迁校书郎兼国史院编修官。岁旱,诏求言,点上封事,谓:“今时奸谀日甚,议论凡陋。此风不革,陛下虽…

    古诗文 2022年11月6日
    39
  • 文言文重要知识点复习虚词“之”用法讲解

    文言文重要知识点复习虚词“之”用法讲解   中考文言文知识点复习:虚词“之”用法讲解   一、代词   1、人称代词,译作“他”、“她”、“他们”   ①公与人乘,战于长勺。(《曹…

    古诗文 2022年11月27日
    28
  • 愚公移山文言文道理

    愚公移山文言文道理   导语:《愚公移山》是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选自《列子·汤问》,作者是春秋战国的列御寇。下面是愚公移山文言文道理。欢迎阅读及参考!   原文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3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