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四月

绿遍山野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注释
白满川--指河流里的水色映着天光。川:山原,平地,河流。
子规――杜鹃鸟。
才了――刚刚。
山野――山陵和原野。
蚕桑--种桑养蚕。
了――结束。
如――好像。

译文
山陵、原野间草木茂盛,远远望去,一片葱郁。稻田里的色彩与天光交相辉映,满目亮白。杜鹃声声啼叫,天空中烟雨蒙蒙,大地一片欣欣向荣。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忙起了活儿,村里没有一个人闲着。他们刚刚结束了种桑养蚕的事情又开始插秧了。

中心思想
整首诗突出了乡村四月的劳动繁忙。整首诗就像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赞美,也表现出他对劳动人民的喜爱,对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因此,翁卷有乡村诗人的美称。 挥墨了一幅农民丰富、繁忙的乡村田园生活。

赏析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
四月的江南,山坡是绿的,原野是绿的,绿的树,绿的草,绿的禾苗,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个绿色主宰的世界。在绿色的原野上河渠纵横交错,一道道洋溢着,流淌着,白茫茫的;那一片片放满水的稻田,也是白茫茫的。举目望去,绿油油的禾田,白茫茫的水,全都笼罩在淡淡的烟雾之中。那是雾吗?烟吗?不,那是如烟似雾的蒙蒙细雨,不时有几声布谷鸟的呼唤从远远近近的树上、空中传来。诗的前两句描写初夏时节江南大地的景色,眼界是广阔的,笔触是细腻的;色调是鲜明的,意境是朦胧的;静动结合,有色有声。“子规声里雨如烟”,如烟似雾的细雨好像是被子规的鸣叫唤来的,尤其富有境界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后两句歌咏江南初夏的繁忙农事。采桑养蚕和插稻秧,是关系着衣和食的两大农事,现在正是忙季,家家户户都在忙碌不停。对诗的末句不可看得过实,以为家家都是首先做好采桑喂蚕,有人运苗,有人插秧;有人是先蚕桑后插田,有人是先插田后蚕桑,有人则只忙于其中的一项,少不得有人还要做其他活计。“才了蚕桑又插田”,不过是化繁为简,勾画乡村四月农家的忙碌气氛。至于不正面直说人们太忙,却说闲人很少,那是故意说得委婉一些,舒缓一些,为的是在人们一片繁忙紧张之中保持一种从容恬静的气度,而这从容恬静与前两名景物描写的水彩画式的朦胧色调是和谐统一的。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13096.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颜含,字弘都,琅邪莘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颜含,字弘都,琅邪莘人也。含少有操行,以孝闻。兄畿,咸宁中得疾,阖家营视,顿废生业,虽在母妻,不能无倦矣。含乃绝弃人事,躬亲侍养,足不出户者十有三年。石崇重含淳行,赠以甘旨,含谢而…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54
  • 文言文阅读解题技巧整理

    文言文阅读解题技巧整理   助词。   领会文章内容,但更多情况下古汉语常用者、也,相当于为什么、什么,如果掌握了文言文的常用实词,(《邹忌讽齐王纳谏》)译: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

    古诗文 2022年11月27日
    49
  • 赵佶《燕山亭·北行见杏花》

    赵佶 北行见杏花 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著胭脂匀注。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凭寄离恨重重,者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

    古诗文 2022年9月11日
    497
  •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意思及全词翻译赏析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意思:两人互相望着,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相对无言泪落千行。 作者以这样一个常见而难忘的场景表达了爱侣在自己心目中的永恒的印象…

    古诗文 2022年11月18日
    83
  • “赵鼎,字元镇,解州闻喜人”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赵鼎,字元镇,解州闻喜人。生四岁而孤,母樊教之,通经义百家之书。登崇宁五年进士第,对策斥章惇误国。累官为河南洛阳令,宰相吴敏知其能,擢为开封士曹。 金人陷太原,朝廷议割三镇地,鼎曰…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55
  • 读书要三到原文及翻译

      读书要三到   宋代:朱熹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49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