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规划与充电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你是否已感到多年的经验可能会因为新技术和革命的出现而在一夜之间变得一文不值?是否觉得自己在工作中的优势已越来越弱,自身价值得到充分体现的可能也越来越小了?

  可能处在不同年龄段的人有着不同的感触,也有着不同的想法。有些人突然间发现对自己的前途比较茫然,不知道将来要去干什么。有些人则想走出国门镀镀金,提高一下自身素质,为以后获得晋升,得到高薪打个基础。

  国内资深职业咨询师白玲对此有自己的看法。她说其实每个人都应该好好考虑一下自己的“充电计划”,给自己未来的职业道路做一个明确的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与充电

  经常听到有人报怨没时间看书学习,白玲觉得那是紧迫不紧迫的问题、是排序问题。如果有了清楚的职业规划,肯定有清楚的充电计划。如果总是报怨没时间学习,很可能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没有规划,所以也没有把充电规划提到日程上。

  充电本身是职业整体发展的一部分,充电只是你实现目标过程中的路径,在这过程中充电起的作用是推波助澜。以前有人把充电做为“改道”的手段,充完电后,希望整个人生就变了,现在好像越来越难了。原来可能学个MBA,就真的改变了。现在不行,所以充电还是对自己的一个提高。据她多年的从业经验,把25、26岁看作一个分水岭。并且划分了三个阶段的人群:25-32岁,32-36岁,36-45岁。

  定大方向期

  在25、26岁时,基本上工作了两三年,有基本的经验和能力,到了定大方向,需要一个舞台的时候。如果这时给他们一个舞台去做事情,他们首先面临一个选择:这个舞台要不要?需不需要重新选择行业?如果这行业不适合我,这工作不适合我,这工作我干厌倦了,是否在这时马上换掉。所以也有三年之痒的说法。在实际工作中,一般企业用人时,会把25、26岁的人群看得比较重,会给他们事业上一个舞台,提供一个发展的机会。25-32岁之间是不断积累的阶段。这段时间他们应该有业绩,顺利的话,他们应该是有权力,有回报(包括金钱回报)。

  基本定型期

  有了回报之后,就是要解决家庭问题,要成家,有些人还会试图成为这个行业内的“专业人士”。所以白玲觉得30多岁时,对个人来讲,事业上已经有基本型态了。有的人还要在这阶段第二次创业。因为在前期的基础上已经积累了资本和经验。

  所以到36岁时,也有一个比较大的选择:要不要创业。另外,这时大多数人已经是在一个比较高的位置上,他有个大的抉择:要不要去做管理,要不要去做专家?这时已经基本定型了,如果说36岁再去换工作,确实有点……

  既然在事来上已经基本定型了,这群人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否也很清晰?白玲认为,行业不同,相对状态也不同。在一个稳定的、相对来讲发展也比较规范的行业,大家可能在这个阶段对于事业前途特别清晰。而比如互联网行业,在这时候就是创业期,发展的路径也不是特别清晰,他们在这行业折腾好长时间,可能也没找到自己的位置。这时可能好多人就说犹豫:要不要创业,要不要换行业?

  追求稳定期

  在白玲看来,36岁事业基本定型后,在36-45岁间,大多数人只是求稳定,更多地是带后来人。这时他会把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组织的目标,包括和团队的目标结合在一起,这也是他职业生命的延续。所以白玲觉得,这时他们是在企业里承担重大职责,或者是权威专家的角色,他们追求在这个岗位上稳稳当当地尽职尽责。很多在社会上很不错的成功人物都是从这阶段出来的。再往后,他可能还会伴随企业的发展而发展自己,他也可能开辟一个领域,参加什么行业协会,去搞一些公益事业等,这也是延长他的职业生命。

  在互联网行业,虽然的些人很年轻就成名成家了,这有时会给人一个“误区”。舆论导向上让很多人觉得年青人也应该像那些IT精英们一样。其实这条路也是有风险的,而且很难走。他们身上有常人没有的东西,他们吃了多少苦只有他们自己知道。这是和那个行业有关的,但这不是常规。

  最需要充电的阶段:25-32岁

  三个阶段哪个阶段最需要充电?白玲认为25、26-32岁这个阶段是最需要的。

  白玲一直把人的核心竞争力分成四部分:知识、技能、经验(眼光)、心理素质。大学阶段培养的是知识,如果自身结合的好的话,可能会发展一些技能。这个阶段充电对完成技能有帮助。25岁时,已经在社会上闯荡了两三年,面对企业给自己的舞台,他们知道自己缺什么,要什么,所以迫切需要充电,根据需要来调整自己。这阶段就像海绵一样吸取东西。

  而30多岁时,已经在企业里占据非常高的位置,要去实现自己事业上的一堆想法,这时更多的是贡献,而不是着急的去充电。也就是说他们的主业已不是学习,更重要的是做,后来越来越是这样子。

  充电需要脱产吗?

  白玲把充电的需求分为两类:内功和外功。要想搞清楚自己是否需要脱产充电,首行要明白自己要练内功还是外功?

  如果你刚开始熟悉这行业,对这行业所有的事情还需要认识很多,这就是需要练外功。那样的话,根本没必要脱产充电。你可以边学边练,在实际应用中掌握技艺。像那种脱产的充电,一定是你过去积累已经到了一定阶段,但你觉得你在意识上上不了一个台阶,或者说你身边的“人场”没有把你往上提升,那你就需要脱产。你需要一个安安静静思考琢磨的环境,这叫练内功。这样可以脱离你的本职工作完成学习。但白玲觉得。现在很多人都需要练外功,眼前能看到的还没学好。

  要不要充电?

  其实在不同阶段的人群都会有种困惑:到底需要不需要充电呢?白玲碰到过很多这样来咨询的客户。比如:我是不是出国拿一个文凭,我在国内要不要读MBA,等等问题。白玲会根据个人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兴趣爱好给出不同的建议,但宗旨都一样:就是看学习本身对他个人来讲意味着什么,这种学习对他有没有价值。

  有这样一个女孩子,大专毕业,拿了七个证书,而且还报了一个广告专业的本科班。在听完白玲的讲课后,她把那班给退了。白玲对她进行人才测评后,觉得她的特点和性情,价值取向等都不太适合做广告。而且广告界年龄偏小,她现在26岁了,学完两年后再去广告界,年龄偏大。最重的是这对她来讲没有意义,她的学习跟她的职业没有一个交相呼应的关系,白玲建议她不要学。

  还有一位电视策划人,目前33岁,已经做到很高阶段了。当时他问白玲他去不去英国读书。经过交谈,他决定去英国读书。白玲觉得去英国读书所带给他的东西在他目前的基础之上,在这阶段他不光需要的是技能,还需要一种眼光。而且更重要的是跨国际的眼光。对这个领域来讲是一种高一层的、独到的眼光。这时应该通过出国充电这样的方法来完成。

来源:21cn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24446.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昔日同事变成上司,你会跳槽吗?

      在职场上,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有一天,昔日朝夕相处的同事被大领导提拔成了上司。如果有,当时你的心理活动如何?是马上回想自己有没有得罪过同事,会不会被“穿小鞋”;还是暗自不平,嫉…

    2022年5月14日
    205
  • 十大知名企业的用人理念

      百事可乐:潜能、品质更重要   潜能与品质与单纯的学历相比,百事更注重员工的潜能与品质,团队协作和发展。百事在面试、招聘员工时,特别注重3大方面——专业…

    2022年6月4日
    181
  • 着装决定面试成败

      “从心理学上讲,在没有与人沟通之前留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最初的20秒,而最初的20秒印象就是由你的外在形象决定的。”那么我们如何来把握自身的穿着打扮是否合体呢?   许多人都会觉得…

    2022年6月4日
    184
  • 如何处理工作中的负面情绪?

    人的情绪是一个能量守恒系统,过度压抑带来的后果,一定是向内吞噬,最终损害身心健康。因此,作为一名成熟的职场人,在面临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的双重大山时,一定要敢于正视自己的负面情绪,掌…

    2022年5月23日
    185
  • 要想在职场成功 和老板适当保持距离

      常有人讲,自己和老板亲如朋友;又有些人正好相反,害怕与老板接触,就算是正常的工作汇报也总推三阻四;其实这是与老板关系的“拿捏度”的问题。老板也是人,所以与老板相处也与一个正常人…

    2022年5月17日
    1.1K
  • 职场高升的十大秘诀

    1、不怕吃亏,善于沟通     在未来领袖的字典里,是没有“对不起,我没空”这样的词句,它是从属关系中的大忌。想要收获,就必须付出代价。如果你的上司要你负责额外的工作,你…

    2022年5月19日
    169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