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思考中前行——《课文可以这样读》读后感

在思考中前行——《课文可以这样读》读后感

假期中拜读了曹刚老师的著作——《语文可以这样读》,被曹老师的另辟蹊径的文本解读所吸引,惊叹于曹老师的睿智,更折服于曹老师对教材的潜心研究,同时也深刻的认识到:深厚的语文功底对一名语文教师的重要性。如何能做到像曹老师一样对教学文本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呢?

我想第一要义便是多读书,多读书方能广学识;鲁迅先生曾说:“我倘能生存,我仍需阅读”。人需要读书,语文教师更需要读书,读书能成为教师成长中的基石,站在基石之上,才能看得更多、望得更远。

其次是勤思考,善反思。有人说:一个教师,如果一辈子只会备课,那他决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如果能坚持写反思笔记,那他距离一流的教师也不会很远。曹老师在书中也时刻提醒着我们:语文教师不是教书匠,语文教师更应该像向研究型的学者发展。研究的起点是思考,思考可横向拓展、可纵向延伸;思考的基础是质疑,“尽信书不如无书”,只有对固有的知识、见解持有怀疑的态度,才会有思考的空间,有进一步探索的欲望。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

以《外婆的手纹》为例,在曾经多年的教学过程中,一直对标题的理解有所困惑,难道外婆的手纹就是指外婆的针线活、就是指中国的传统文化?这难免过于牵强,有明显的贴标签的痕迹。但苦于对文本没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也只能跟着教参,一板一眼地从字词句段的分析入手。如:“我静下来,沉入外婆可能有的那种心境。或许是孤寂和悲凉的,在孤寂和悲苦中,沉淀出一种仁慈、安详和宁静。”、“我的手纹,努力接近和重叠着外婆的手纹。她冰凉的手从远方伸过来,接通了我手上的温度。”、“我隐隐触到了外婆的手,那永不失传的手上的温度。”文章多处都能表现那是一个物质极大贫乏的时代。文中“在那打满补丁的岁月里”就是佐证。在那样困难的时代,外婆怎会不孤寂悲凉?但是她还能够如此精心的缝补衣服,搭配补丁,这哪里是缝补衣服,这不就是在缝补生活么!将破烂不堪的生活缝补得有声有色!在这样的岁月中,人还能保有最原始的、最朴素的美的哲学,还能对生活充满希望,这种乐观的生活态度不正是作者要传承的么。

于是,一节课就在品读语言,体会外婆的这份对待生活的态度中结束了。课是上完了,但我总是隐约感觉这样的解读过于牵强。外婆的手纹、手艺、她的生活、她对生活的态度,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内在关联?如何才能找到解决我所有困惑的突破口呢?百思不得其解。

后来看到曹老师在解读《外婆的手纹》一文中提到了语言形式的陌生化,如:用“打满补丁”来修饰“岁月”,“缝补”的不是“衣服”而是“生活”,这样陌生化的语言必定有它真正的用意,这也暗示了外婆坎坷、悲苦的命运,他面对的不仅是物质生活的贫乏,更是来自精神上的折磨和摧残。同时,曹老师还提到李汉荣老师的另外一篇文章《一碗清水》。

当我读完《一碗清水》时,激动无比。因为,在曹老师的指引下,我终于找到了解读《外婆的手纹》的钥匙。在《一碗清水》中,李汉荣写了外婆苦苦挣扎的一生:外婆出生书香之家,在那样一个特殊时代,这便成了她抹不去的屈辱,也是她痛苦一生的起点与缘由。(www.simayi.net)地主外公去世后,只留下地主婆的外婆苟延残喘。外婆是一个爱干净的人,每天都要对着梳妆镜梳理头发。但,作者却从未从镜中看到外婆高兴的面容,有的只是深沉与难以言说的隐隐的痛。后来,这架古色古香的橡木梳妆镜,也成了她地主生活方式的罪证,因而也被抄去,她也成为被革命群众参观批判的对象。从此,爱干净的外婆只能将那张痛苦、忧伤的面容映在了一碗清水之中。每天,外婆就是靠着一碗清水梳理发髻。但,这一晚清水究竟盛不下外婆如海般的忧伤与泪水,在一碗清水的陪伴下,外婆最后一次整理妆容,永远地离开了那个让她挣扎一生,痛苦一生的深渊。

读至此我不禁感叹:那是怎样的“孤寂与悲凉”,又是怎样的“仁慈、安详和宁静”?我们怎么能简单地从“物质生活的贫乏”去解读外婆的“孤寂与悲凉”?外婆所遭受的精神上的创伤,又怎能是物质贫乏就能概括的?这样的外婆,在那样令人痛不欲生的日子里,还能够用心体会“布料”的心情,虔诚地做着衣服,精心地搭配补丁,还能绣出一汪清泉,绣出一丛似开未开的水仙花,那是她对生活仍充满希冀、幻想美好!她不愿放弃生活,但最终仍被生活抛弃;他不愿放弃美好,却仍被美好所遗忘。李汉荣老师理解外婆的心境,读懂了外婆的一生,所以他这样形容外婆“在孤寂和悲苦中沉淀出仁慈、安详和宁静”。这是一种多么痛苦的折磨,又是多么耀眼的人性光芒!作者怎么能让这心灵的温度,乐观的态度,以德报怨的品质失传?这是一篇文章,是一部作品,更是一种生活态度。读到了生活,读懂了生活,才能有可能读懂文本,因为有时“语文的外延便等同于生活的外延”。只有扎根于生活这片沃土中,才能让其发芽、开花、结果。

质疑,使我思考;思考,使我在寻找答案的途中前行。想要对教材、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有时需要精雕细琢、细心揣摩;有时需要拓展文本的外延;有时需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当然,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更需要有扎实的基本功,有善于思考勤于钻研的精神,有坐得住板凳、耐得住寂寞的毅力。于漪老师也曾多次说过:“与其说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不如说我一辈子学做教师”。让我们所有同仁也在学做教师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作者:建平实验王卜冉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271401.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读后感1000字

    最近读完了马工程《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第二版),该书初版于2016年3月,再版于2018年8月,再版以技术性和少量笔误修订为主。 该书属于马工程教材系列,全书由十二位学者执笔,以…

    读后感 2023年2月11日
    76
  • 闪闪惹人爱读后感300字

    【第1篇】 最近我看了伍美珍的《闪闪惹人爱》,让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个缺失的米诺,对关心她的实习竹川产生了一种思念和依赖之情,受到班里的“情感专家”陈小沐和果果的“启发…

    读后感 2022年7月4日
    282
  • 《生命之歌》读后感300字

    今天,我读了《生命之歌》这篇文章以后,我真是思绪万千啊! 人常常在经历了困难之后,才知道困难其实也是一种美好的回忆,就正如经历了风雨之后才能见彩虹一般。当你遇到困难时,总以为是老天…

    读后感 2022年6月14日
    360
  • 小兵张嘎读后感300字

    【第1篇】 拿起《小兵张嘎》这本书,我爱不释手。书中的主人公张嘎是个少年英雄,他杀敌英勇、不怕牺牲、作战机智、灵活过人。特别是他的嘎劲,既有普通孩子的顽皮,又有小兵的机智灵活和初生…

    读后感 2022年7月31日
    71
  • 《愚公移山》读后感作文600字

    愚公移山读后感600字: 《愚公移山》这篇文章讲的是一名叫愚公的老人,因为自家门口有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挡住了出入的路,导致每次出门都要绕很远的路,所以愚公就下定决心,带着家里的三个…

    读后感 2023年2月15日
    17
  • 宁可失钱,不可失信

    一次偶然,我在图书馆读了《诚信教育》这本书,细读了其中的《诚信的种子》,感悟很深。《诚信的种子》里面的国王为了寻找继承者,他用煮过不能发芽的种子考验出了一个最诚实最勇敢的孩子作为他…

    读后感 2022年7月26日
    102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