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活着》有感2000字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这本身就是一件需要活着一生去思索的事。

想了很久如何开这个头,是分别从福贵的家人一个个说起,还是说就活着说活着的意义。后来想到余华一开始写的时候,是第三人称,后来改成了第一人称的叙述,他解释,福贵的讲述里不需要别人的看法,只需要他自己的感受,所以他讲述的是生活。如果用第三人称来叙述,如果有了旁人的看法,那么福贵在读者的眼里就会是一个苦难中的幸存者。

第一次看这本书,我现在仅有的回忆,是我在高三时在寝室里,晚上开着台灯一口气看完的。

只记得哭得稀里哗啦,如今再细想却想不起书中的内容了。大概是前段时间和朋友聊天发现,大家对生活有些彷徨,于是提出看一遍《活着》。

这一次,一开始便被余华所写的各个版本的序所吸引。他很真实,就像他的作品一般真实,而这种真实,就像一开始见到黑色的封面上,简单而醒目的标题与作者名字,直逼你眼前。

正如余华自己所说,在中国,对于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来说,生活和幸存就是一枚分币的两面,他们之间轻微的分界在于方向的不同。对《活着》而言,生活是一个人对自己经历的感受,而幸存往往是旁观者对别人经历的看法。

福贵在树下对我断断续续的讲述,像极了我们也坐下酷暑的树荫下,扇着扇子听着福贵以一种仿佛没有情绪,甚至讲着讲着还会咧嘴笑起来的样子在讲述书中的故事。这也许就是代入感,沉浸情境的感觉。

他的家人都是那么的真实。他老爹在落魄前蹲在茅坑上与最后从茅坑上掉下来断了气的对比;福贵进城为母亲寻药被抓去一去不复返时,老母亲一直在病床前念叨着“福贵不会再去赌的。”的无奈心疼;有庆天天跑着去割草,跑着去上学,跑着去献血,失血过多而死;凤霞发烧成了哑巴,因家庭贫瘠被送去给城里人,最后因生产而死;他的妻子家珍拖着生病的身子,熬过病痛,却不幸看到自己的骨肉有庆和凤霞的离世;二喜保大不保小还是失去了凤霞;苦根生病了最后撑死在床上……

我书看完已过去半个月了。回想上述的细节时,我并不觉得这是剧本戏剧性的安排,这宛如就是生活中,村子里福贵的亲人,就随着时代的变迁,一个个悲惨地离去。

这该是多大的悲痛啊!我们常说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福贵的一生经历,这一切是因福贵而起吗?是社会背景酿悲惨家庭,还是悲惨家庭造社会背景?

这不是幸存,这就是生活。福贵不是幸存者,他只是这个家庭中的仅剩的生活者罢了。就像是一位诗人所表达的:人类无法忍受太多的真实。海明威《老人与海》中,读后感www.simayi.net老人与海一次次的斗争,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也许我们可以看到福贵买了一头即将被宰的老牛,一同生活,被赋予了与自己一样的名字,听着福贵的有关自己一生的念叨。

苏轼所言: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不论是哪个时代,哪一个人,都经历着获得与失去;都体验着聚与散的感受;都饱尝着甜与苦的滋味。我们无法主宰生活的无常,但我们起码可以决定自己对生活的态度。

小时候我常常听大人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好人短命坏人活十年类似的话,有对逆境下成功逆袭的肯定,也有对一些向真向善的人的不幸生活的惋惜。其实我们远比自己想象的要坚强。

今天饭桌上,家族里一位伯伯说,这次肺炎情况比2003年的非典严重多了等等的话,然后婶婶就说,现在会觉得当年经历的没有那么严重,但其实当年挺过来也是一段很难的日子。

是呀,我们总是在面临困境时,用放大镜观察,放大恐惧,战战兢兢踌躇着;在回首困境时,眯着眼无意识降低经历过来的难度。你看,亲人离你而去时,你最后不也适应了;恋人告别你而去后,经历一段沉沦期后,你依旧习惯了单身的生活节奏;工作上一道道的坎坷让你大把大把掉头发,熬成黑眼圈,躲在被窝里委屈地哭红了眼后,还不是最后出色做出决定,辞职开启新工作生活或者圆满完成任务…….

我们从来不是靠比惨来赢得生活的。每个人内心最深处都一处柔软之地,藏着曾经受伤的伤疤。我们接受受伤的自己,也接受治疗伤疤时的自己,更接受伤疤痊愈后的自己。面对无常,请相信自己,有时看似改变,其实无需改变,就足以与命运中的生活搏斗。

福贵赌博输了家产活下来了,目睹一位位亲人的离世依旧坚强的活着;家珍靠着一位妇女的勤劳与智慧,将家里安排得妥当;凤霞承担起家里一部分生活压力,乖巧又善解人意;有庆有着这个年龄该有的孩子的天真,也有着他家庭赋予他的懂事与担当,让人心疼时又觉得心疼。

我总觉得,大家都没有想那么多。大概这就是为了活着本身在活着。书中的人也好,生活的每个人也罢,都是在为这活着在忙碌的活着,只是有时从没想过这个关于活着本身的问题而已。

生活足够艰辛与曲折。人生就像一场拼图游戏,我们没拼到最后,都不知道自己会拼出什么图案来。

最后,看了余华不同版本的序,喜欢上了他笔下文字的风格。

“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一个愤怒和冷漠的作家。”、“一位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只有内心才会真实地告诉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么突出。内心让他真实地了解自己,一旦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

余华自称自己的作品都是源于和现实的那一层紧张关系。他沉湎于想象只追踪,又被现实紧紧控制,明确感受着自我的分裂,却没办法使自己变得纯粹。

然后我果断了决定下一本还是看他的。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283565.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读《孩子你慢慢来》有感600字

    长长的路,慢慢的走 ――读《孩子你慢慢来》有感 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在很久之前我就读过,但那时年纪尚小,看书看的只是内容,看完了便是看完了,没有去思考书中的内容。而这次,我重新…

    读后感 2022年7月5日
    107
  • 读《贪玩的中国人》有感600字

    这本《贪玩的中国人》共分为14个章节,讲述了一群贪玩的中国人构成的另类故事,概括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描写了许多有趣的事情,比如:6000年前墓地中突然出现的神秘天象图,玄幻的《…

    读后感 2022年7月11日
    243
  • 《老妈变同学》读后感500字

    说,一本好的书就是一个好。于是,我在里交了好多“好”。其中我觉得最好的朋友是《老妈变》。 书里有一个男孩叫李奔奔,他有一位严厉的叫姚佳佳。书中还有一只会神奇法术的小鸟叫云莺。因为李…

    读后感 2022年7月16日
    109
  • 轮子上的麦小麦读后感600字

    今天,我向大家推荐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是《轮子上的麦小麦》,讲述的是关于爱的故事。 这本书的主人公是麦小麦和麦小叶,她们是姐妹,原本和在枫叶镇幸福生活,可是,为了躲避一个女人,带着…

    读后感 2022年8月6日
    84
  • 《彼得卡门青》读后感1000字

    《彼得卡门青》读后感1000字! 《彼得·卡门青》是黑塞27岁时写的成名作,黄色封面上,青翠草坪后,金黄色的树林郁郁苍苍,充满了温暖与生机。 这本书里,黑塞描写了卡门青的前半生,他…

    读后感 2023年2月5日
    41
  • 读《蒲松龄的苦乐小说路》有感

    蒲松龄出生在山东淄川蒲家庄。蒲松龄从小就喜欢听妖魔鬼怪的故事。虽然蒲松龄十一岁才开始读书,但他很聪慧,书读过一、两遍就会背了。他不久就拿下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后来…

    读后感 2022年8月9日
    11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